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股市牛市来临?

shehuiguangjiao 2014-12-24 18:11:23 徐 冰/文 总第262期 放大 缩小

 

上午还挣了50多万,睡了个午觉竟然赔了40多万。正当心惊肉跳准备撒腿就跑之时,扭脸又来了个100多股齐刷刷涨停。中国股市如此悲喜交加大开大合,过山车般的刺激,着实锻炼人的心脏。

上蹿下跳剧烈波动没多少人喜欢,但是请做好心理准备,估计这种情况有可能成为中国股市的“新常态”,因为,中国股市恐怕真的牛市降临了。

莫名其妙的暴涨

暴涨、疯涨,除了这两个词,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词汇可以描述中国A股近期的走势。经过数年漫长的熊途蜗行,在数度垫底世界各大股市之后,中国股市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猛然上涨了40%,不仅涨幅冲到了世界第一,而且总市值也从不到24万亿急速膨胀到32.8万亿,一举超越日本股市,成为世界第二大股市。

套用一句最近微信圈里很流行,流行到已经很庸俗的话——“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股市最近为什么会暴涨?

这显然是一个人人关注、人人想弄明白的问题。不仅普通股民在问,连那些很懂经济的经济学家都在问:中国股市最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跟打了鸡血似的突然暴涨?可是对不起,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如果按照常规的理论分析,中国股市原本应该下跌继续其漫漫熊途。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自从2010年开始逐年下滑,至今仍然处于下降过程。而尤其让人担心的在于,这种下滑态势短期还看不到止跌迹象,寻底已久却还无法探明底在哪里,巨大的不确定性带来巨大的煎熬。明年的GDP增长目标据说已经下降到7%,容忍度的进一步提升,无外乎映射了经济前景的黯淡。

但这样的宏观经济态势下,中国A股却走出了一波让人目瞪口呆的疯涨,其中的逻辑,让所有的经济分析工具汗颜。

与经济走势的背离

与宏观经济走势背离,是此轮上涨的一个明显特点。而没有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上涨能走多远,也使得很多人对上涨的持续性心中惴惴。但是,考察中国A股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历史相关性,会发觉二者的背离几乎是一个规律。最直观的感受,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中国的股市却基本没有同步增长,绝大多数股市投资者没有从股市中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对此一般解释是,中国股市本质是一个政策市、资金市、消息市,股市的涨跌对政策、资金、消息非常敏感,唯独对宏观经济态势反应麻木。这样的分析有其道理,虽然政策、资金、消息对任何股市都有影响,但类似中国股市这样反应迅速的尚不多见。对于本次上涨的原因虽莫衷一是,但目前一个基本达成的共识则是:此次上涨是由资金推动的。更准确地说,是资金加融资杠杆共同造就了此次疯涨。

本轮上涨严格说是从7月份开始,四个月时间上涨了400点到2400多点。这个速度当然也不慢,可就中国人的习惯看来却是慢牛。直到11月21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慢牛终于撒开蹄子跑了起来,因为在这一天,中国央行宣布降息。

11月21日的降息是中国央行自2012年7月6日的近两年半以来再次动用这一货币手段。受降息刺激,中国A股上证综指一举上涨34.13点,涨幅1.39%,收于2486.79点。当天的股市给人一种久未体会到的气势如虹的感受,但现在回头看显然是小case了,接下来的几天,中国股市才真正让人见识了什么叫气势如虹。

降息自然是向市场释放货币,对股市是利好信息。融资杠杆的放大效应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但一个疑问却是:资金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按照官方的口径,市场上的存量资金并不缺乏。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政府大手笔向市场投放了4万亿,2010年也降了一次息。同样是释放流动性,为什么4万亿没有催生狂牛,中国股市反而陷入漫漫熊市?

我认为:与2010年时相比,当前的市场态势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虽然政策、资金推动市场的规律没有变,但推动的方向却显著改变了。

同样是上涨,涨的地方却不同

2009年的4万亿推涨了什么?是楼市。从那年开始,中国楼市不惧调控,越调越涨,直至今年才有所掉头。而为什么今年楼市开始放缓上涨步伐,出现转头迹象?我认为,“克强经济学”的“去杠杆、不刺激”开始发挥作用了。首先是涨多了必然要跌一下,其次,“去杠杆、不刺激”本质是抽离资金,而中国的楼市从根子上说是银行的信贷资金在支撑。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直就融资难,中国官方也一直想让资金流向中小企业。这样的愿望虽好,但资金却是避险逐利的。在实体经济没有起色而为了刺激经济又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的情况下,逐利的资金只可能流向产生利润的地方。除了小部分,大部分投放的流动性不可能如官方所愿去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从2009年开始,中国楼市也开始了一轮疯涨。

今年的情况有变化吗?变化的是楼市上涨放缓有可能转头,从而投资价值减小风险凸显;没变的则是市场依然存在大量流动性,且为了维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还在继续释放流动性。当然,现在释放流动性不是像金融危机期间那样大水漫灌,而是“定向降准”,目的是要让钱流到想让它流到的地方,也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但能否“降得准”却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明显的结果是,央行的几次定向降准以及几种目的类似的货币工具应用,降得并不准。

现在一个共识是,央行这些定向出来的钱不仅没有多少流向实体经济,没有解决企业融资难,反而流入了股市,对股市上涨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助长作用。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社会上对于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已经成型,人们相信,定向宽松基本上会演变为全面宽松。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明年起码还会有一到两次降息或降准。因为经济持续下滑导致的不是要不要刺激,而是如何对付通缩了。应对通缩,标准的货币手段就是降息。

楼市有风险,市场上有资金,资金没有什么投资渠道且A股经过多年熊市已成价值洼地,那么不去股市又能去哪里呢?股市疯涨,其实有着清晰的逻辑。

为难的央行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这种态势,最为难的是中国央行。

央行的困窘,大约是这样一个逻辑链条:经济不断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客观上要求投放货币;但经济不好企业困难资金就不愿也不敢进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敢进楼市不能进资金就只能进入股市。于是,不管是降准还是降息,释放出来的资金恐怕对经济没多少助力但一定会助涨股市。

我相信,这就是为何判断中国股市牛市降临的最根本基础。有几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2007年上证指数达到6000点时,A股总市值25万亿,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仅为40万亿多。如今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20万亿,A股总市值才35万亿左右。其间巨大的空间只说明一点:现在真的是有钱了。但是,钱却没什么地方可以投资,可以保值增值。只要这些资金进入股市,岂能支撑不了6000点?

另外还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多年积累的巨额资产,在经济下滑的态势下面临缩水危险。而一旦人们的资产缩水,将会酝酿出无法估量的社会风险,必须有个地方可以吸纳资金的池子。如果说楼市这个资金池已基本蓄满,那就唯有股市才能胜任蓄积如此巨量资金的重担。股市上去了,不仅有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为调结构争取了时间。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新一届领导层框架下未必仅是口惠,只要持续推进,假以时日终会在实体经济上反映出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有人反对央行以降息来应对,认为打开货币闸门会把此前所有的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毁于一旦。应该说,如此判断有其道理。但正确的远水与现实的近渴如何抉择,还要看决策层的权衡。

总之,应对经济下滑维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的现实需求,以及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共同构成了股市上涨的坚实基础。只是在监管层的期望中,股市的理想状态是慢牛而不是蛮牛,而这种期望,却为股市暴涨暴跌剧烈波动埋下了隐患。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