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科技导报》共同主办的“科学百家讲坛”上,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发表了“数理与人文”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科学家的原创力在有了扎实的基础以后,最主要源于丰富的感情。
丘成桐说,科学的突变或革命,是以哲学思想作为背景的。因此,培养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学者,就需要浓郁的文化和感情的背景。
中国数学家,太注重应用,不在乎数学严格的推导,更不在乎数学的完美化,到了明清,中国数学家实在无法跟文艺复兴的数学家比拟。清代的中国数学毫无原创,可能受亁嘉考证的影响,大多好的数学家跑去考证前代的数学著作,不做原创。
“到今天,中国的理论科学家在原创性上还是比不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丘成桐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学家的人文修养还是不够,对自然界的真和美的感情不够丰富。这与中国文艺教育不充足,对数理感情的培养不够有关。
丘成桐分析说,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以考试取士,系统化地出题目,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