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城市化扩张

liaowangzhisheng 2015-02-09 19:39:56 总第267期 放大 缩小

 

来源:英国 《经济学人》

翻译:杨丽娅

在古代中国,北京修建城墙辅助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今天北京修建环线,扩展区域不断向外延伸。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城市廊坊,在它附近已经开始修建七环。建成之后,这条环线将会远远环绕北京,而且跨越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河北省,而不是北京市,其中一部分环线距离北京175公里。

七环路是现在中国的一个象征:巨大、蔓延式而且充斥着汽车。甚至在它完工的前两年,另一条更长的环线就在计划之中了。和许多中国大型建设工程类似,这条路展现了中国的工程实力。而国家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功则显得缺乏说服力。

飞速的城市发展在过去三十年推动着中国经济发展。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导致城市人口扩张了5亿,在如此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这在人类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现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城市人口。很多人住在地下室或是城中村,但中国城市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脏乱不堪的状况。

如此快速的城市发展不仅导致了中国有很多大型城市——有超过10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而且有的还是特大型城市。在2014年年底,政府终于承认了这种特大型城市的存在,把特大型城市定义为包括卫星城在内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按照这个定义,全球有30个这样的城市,其中中国有6个: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中国还有10个人口在500到1000万的城市,其中武汉将在10年内人口超过1000万。

中国依赖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和创新,但超大型城市并没能利用好其卫星城市。据麦肯锡的说法,规模在150万到650万的中等规模城市,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率和提供福利方面都较大规模城市要好。超大城市的居民正开始质疑为何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跨越性的提高。超大型城市污染严重、物价高,并且交通堵塞严重。北京的平均交通速度仅为纽约或新加坡的一半。

绝大多数的中国城市还在沿用“中央经济计划”的城市管理思维。城市建设是为了建造一个“生产者中心”,而非“消费者中心”。中国城市研究者Tom Miller说,中国的城市规划着眼于工业,而不是商业、服务业。过去固定的工作单位没有了,但不人性化的城市建设传统仍在继续。

中国把社会主义理想转化为美国式的郊区扩展、汽车穿梭。中国汽车数量在过去十年间几乎翻了10倍,达到6400万辆。大型社区和汽车骤增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规模塞车。大型社区意味着可供疏导的道路较少。以北京为例,环形和放射状的道路都已经建成,旨在提供快速出入的通道,疏导交通和连接卫星城。这不是个坏主意,但是工作区域仍然高度集中在中心区域。这种快速交通网也必然陷入僵局。

另外,原来有缺陷的农民土地所有权制也导致了城市郊区的不断扩张。官员可以轻易地以低廉价格获得大片农村土地。这种开发方式比重建现有的城区要便宜得多。工业用地由于有大量补贴,于是工厂仍可以在城区继续运转而不必搬到外围。自从2000年以来,划为城市土地的数量翻了两倍以上,40%以上的新城市区是来自吞没农村。

无序的城市蔓延导致城市人口密度摊薄。中国的大城市的密度比世界其他同等城市要低。如果像首尔那样,广州还可以容纳400万人,深圳可以再容纳500万人。城市向外蔓延实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遥远的郊区通勤增加了燃油消耗,同时减少了生产力。

而且,城市规划者们通常都会忽略那些没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的需求。这一人口总量超过2亿人。因此城市里总没有足够的医院、学校和经济适用房。

世界银行表示,中国54%的城市化的程度,仍远低于70%的期望水平。移民的洪流将持续,中国的城市到2030年将超过10亿人。他们需要改变思维,以便让他们的城市更加宜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