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保障民生民利 共享发展成果

zhuantibaodao 2015-03-06 23:38:12 本刊记者 冯 俣/文 总第269期 放大 缩小

改革开放再出发,惠民富民奔小康。2月9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长春市开幕。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顺应群众的期待和向往,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过去的一年,吉林省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5%;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年度目标1.1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26万户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暖房子”工程深入推进,近40万户城市居民受益;120万户城市居民、100万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创新实施社会救助办法的经验在全国推广;3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4年承诺的“十五大民生工程”4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两会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改善民生,代表委员谈到最多的是怎样富民。可以说,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始终与改善民生相伴相生,互动互融。改善民生,是吉林省上下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

2015年,吉林省将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目标,全面实施好三大类、十六个方面、47项民生实事,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为要,民生为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吉林省将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美好”的大厦必将稳定巍峨。

扎扎实实搞好基本民生

2015年,吉林省将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用一条条具体详实的民生保障计划,编织惠及更大范围的基本民生保障网——

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建设县级以上公办养老机构32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500个;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6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改扩建23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奖补15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每年生均500元标准,建立公办高中公用经费财政补助定额制度,省财政按45%予以奖补;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418个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任务;送戏下乡4000场;硬化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200个;农村电影放映11.2万场;建成3000个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支持4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4万户。

千方百计保障底线民生

牢筑民生底线,是为了把“保障民生”这张安全网、幸福网编织得更密更牢。2015年,一幅幅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画卷正在吉林省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徐拉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

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以及其他保险待遇水平;

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

为30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训练和服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

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66万套,基本建成13.32万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1.5万户;

启动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实现2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有针对性解决热点民生

民生源于“民声”。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就要倾听百姓最关切、最迫切的呼声。2015年,吉林省将回应百姓关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快火电和水泥行业、大型燃煤锅炉除尘改造和脱硫设施建设。所有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达标率超过95%;

培树12个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区)、3个示范园区;

撤并改造城市二次供水设施1950座,解决9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搞好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城市地下管网2300公里,其中供水管网700公里、污水管网400公里、雨水管网500公里、燃气管网700公里;

新增更新公交车2012辆,新建扩建停车场13万平方米;

新改建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

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新增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增2000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以人为本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归根到底,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人”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快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是吉林省两会上的热门话题和鲜明共识。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吉林省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进步的一年。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人均提高100元;率先在全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车服务与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启动中高职衔接试点,高教强省战略加快实施;省图书馆新馆、长影旧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吉剧振兴工程开局良好;12处遗址列入全国保护利用名单;吉林省体育代表团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获得5枚奖牌最好成绩,奖牌数量居全国之首;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治水平明显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审计、宗教、人防、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延边州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精心维护社会稳定。

启动国家安全生产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创新建设了“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全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低于国家考核指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坚持依法处访,信访受理总量下降10.6%;全省98%的村(社区)实现民间矛盾纠纷“零激化”。

扎实推进平安吉林建设,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命案破案率达到99.6%,居全国前列。

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边境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援藏、援疆工作深入推进。

历数这些美好的新变化、新进展,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放松,而是为了使社会事业建设的再发展有据可依,更进一步。

2015年,吉林省将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和“大学区”推广范围,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扎实推进高教强省战略,促进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省文化活动中心、省美术馆、东北抗联纪念馆建设。组织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继续实施传染病防治工程,建好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搞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评估,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备战好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百村万户”致富工程,支持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继续做好宗教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以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继续搞好老龄、残疾人和慈善等事业;抓好人防、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站在新起点,瞩目新未来。

今年是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迈向全面改革的新征程上,“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发展总目标,将成为吉林人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