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上60万亿元台阶,旧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新的增长方式尚在萌发,危与机同在。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社会上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忧,被称之为“转型焦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日前撰文表示,应该看到“转型焦虑”包含一定合理因素。
首先,经济结构本质性优化。民生持续向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1%。这些“比GDP增速更亮”的结构改进,体现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定力,调整经济结构、释放改革红利。其次,经济风险整体性可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均处在合理位置。第三,创新发展系统性萌发。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成为消费与投资流入的热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创新驱动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陈雨露认为,只有克服“转型焦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