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曹淑峰:把放心肉端上老百姓餐桌

zhuantibaodao 2015-03-23 19:49:15 ■本刊记者 英 涛 孟 佳 郭 燕/文 总第271期 放大 缩小

 

一件暗格衬衫,一条笔挺西裤,一抹温和笑容。“外面天气挺冷,先喝口热茶吧!”眼前的这个人,就像他递到手里的茶一样,温暖而清新。采访当天是周日,工作人员说,他几乎全年连轴转,一天休息两三个小时对他来说并不稀罕。工作人员口中的他便是内蒙古瑞兴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淑峰。说起瑞兴源集团,在呼和浩特肉类市场可谓是响当当的品牌,集团的冷鲜肉占据了呼和浩特七成多的市场份额,是呼和浩特地区冷鲜肉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高考落榜一年后成了万元户

曹淑峰出生在山东临沂一户农家,祖辈都以种地为生。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二个妹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曹淑峰经历着同龄人所经历的生活困苦。

由于家里孩子多,身为家中长子的曹淑峰想的更多的是帮父母分担责任。18岁高考落榜,父亲劝他复读一年,懂事的他考虑到家里窘困,毅然放弃复读走出校园。不甘心像父辈那样在土里刨食,这年冬天,曹淑峰和11名同学一起承包了村里的100多亩苹果园。就这样,18岁的曹淑峰开始了人生的创业旅程。承包苹果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为他以后大胆创业奠定了基础。

1982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城乡市场放开,临沂这个沿海地区比内地更早萌动起来。冬天农闲,曹淑峰思索着自己该干点什么。看到一些人收购狗皮贩卖赚钱,他来到附近的皮革收购场,立即被收购场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

“那时候山东人都铺狗皮褥子,一些人就做起了狗皮生意。我对父亲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们也做点狗皮生意吧!”得到父亲的同意后,曹淑峰打听到江苏省灌南县和灌云县是宰狗卖狗肉狗皮较为集中的地方,就向亲朋借75元钱买了一辆二手金鹿牌自行车(20世纪60~80年代的名牌产品)。曹淑峰从家中带上煎饼咸菜,又买了地图,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出发了。一周后,他带回100多张狗皮,卖掉后,一张狗皮净赚5角钱,一共赚了50多元钱。“那时候的50多元钱是啥概念,我们当时住店大通铺一晚上才2角钱。那个冬天靠做狗皮生意赚了1万多元。”离开学校仅一年,19岁的曹淑峰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春天狗皮掉毛,狗皮生意不好做了,可做生意已经上瘾的曹淑峰再也闲不住了。一天在村里闲逛,看到村里人杀猪,曹淑峰灵机一动,既然做狗皮生意能挣钱,为何不试着做猪皮生意呢?“因为那时候的皮鞋皮具大多用猪皮,所以猪皮格外值钱,我试着卖了一张猪皮,没想到赚了5块钱。以前卖一张狗皮才赚5毛钱,现在一张猪皮赚5块钱,简直是天上地下。”赚钱后的欣喜自不待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生的事业由此起航。$nextpage$

创造青城肉类销售史上的奇迹

23岁那年结婚后,曹淑峰在家呆了两年,随后他来到“南北大通道”临沂市做生意。

“临沂有家屠宰场,日屠宰猪200多头,是临沂最早的屠宰企业。看好了商机后,我从老家的皮革厂开了张介绍信,随后与屠宰场老板签订了一份收购猪皮的合同,并预付了5万元订金。”没想到这次合作给曹淑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他一下子赚了200多万元,成了手拿大哥大、出门开着桑塔纳的大老板。这一年,他才27岁。

之后,临沂市一家肉类加工厂实行转制,曹淑峰从当地政府手中接管了这个厂子,当起了厂长。管理200多人的国营企业,对从生意场上闯荡过来的曹淑峰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短短两年时间,肉类市场开始下滑。“肉类价格开始大幅度下降,我这个人争强好胜,做大了,就不想往小收,最后的结果是,挣下的钱全赔光不说,银行还有100多万的贷款。”就这样,曹淑峰带着一身债务与无奈离开了加工厂。

1994年,国家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经朋友介绍,曹淑峰和他的十多个合伙人被“菜篮子工程”的优惠政策吸引到了呼和浩特,做起了肉食品生意。

他们从山东运生猪到呼和浩特宰杀卖肉,生意做得不错,可不想一年后合伙人因故不能继续,生意就此中断。同行的十多个人都回了山东,唯独曹淑峰留了下来。在他看来,内蒙古市场发展空间相对较大,“菜篮子工程”又有政府补助,他还想留下来试一把。

起初,曹淑峰一边收购猪皮一边卖猪肉。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在东瓦窑菜市场(呼和浩特市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承包了一排共16个摊位。“那时候,东瓦窑卖肉的摊位不像个样子,放肉的木板上都是灰尘和木屑。摊位就那么敞着,到了夏天,肉上落满了苍蝇。”

曹淑峰承包摊位时正是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对卫生的要求格外严格,曹淑峰也认识到,他不能像别的商户那样“野蛮操作”。摊位封闭,不锈钢肉板,紫外线消毒,案顶射灯的红光照在猪肉上,再加上卖肉的工作人员白衣白帽往那儿一站,一下成了东瓦窑市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他的这一举动不但轰动了东瓦窑市场,也轰动了呼和浩特市,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呼和浩特卖肉史上的这一创举。

争相报道之后,接下来便是争相效仿,曹淑峰开创了肉类销售史上的一个奇迹。也就是从那时起,曹淑峰得到了同行的认同,并在呼和浩特的肉类市场站稳了脚跟。

促销模式掀起超市模仿秀

2006年,曹淑峰的生意从东瓦窑菜市场转战到了超市。曹淑峰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他琢磨出的“东瓦窑模式”,成了呼和浩特肉类行业的一大创举。到了超市后,他又开始琢磨。曹淑峰说,他熟悉呼和浩特市的每条街道及街道上的每个卖肉摊点。摊位进了超市,他又开始一个超市一个超市地考查,一个月后,他摸出一些门道,就开始打造自己的经营模式。“那时我发现内蒙古这边的人喜欢吃排骨、脊骨等,我把骨头的价格定的高一点,肉的价格相对调低,别人卖8块,我卖7块。这样搭配下来,一个超市一天能卖十几万元。”一个超市赚了钱,他又在其他30个超市里复制这样的促销模式。有的超市创造了日销量60头猪的奇迹,这一仗又打成功了。

曹淑峰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顾客们蜂拥而至,许多顾客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听说后赶过来的。销售人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中午就简单吃点包子。“下班后,我想叫员工去吃饭,发现一些员工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我特别心疼这些孩子,都累成了这样,可是没办法,促销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曹淑峰感慨地说。

许多商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顾客仿佛被一股魔力吸引了过去。之后,一些超市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也纷纷模仿这种促销模式。

服务和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

18岁承包苹果园,之后做狗皮生意、猪皮生意、猪肉生意,曹淑峰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脱离农村,脱离祖辈父辈土里刨食的生活。一步步走来,原来的目标渐渐模糊了,而另一个远大的目标却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他要在远离故乡的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做大做强肉类市场。

2007年下半年,曹淑峰进驻呼和浩特市冷鲜肉批发市场,2010年退出零售终瑞专做肉类批发。

相对超市里促销的紧张与劳累,一级批发是另一种紧张另一种劳累。凌晨1点到5点,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梦境中时,曹淑峰和员工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进货检疫是保证肉类安全放心的第一道关口,曹淑峰不敢有一丝疏忽。

白天谈生意,晚上陪客户吃饭,每天晚上11点多下班,稍作休息,又投入到工作中。“服务和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所以一定要保证。不下去看怎么能发现问题?又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得下去走,下去看。”曹淑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的角色,他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员工,一定要服务好自己的商户。首先要为商户提供保质保量的货源,其次要把商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商户态度要好,商户有什么难处,要尽力去帮助。

内蒙古瑞兴源一直以来都是靠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知名屠宰场提供货源,很早以前,曹淑峰就想着有一天建立自己的养殖、屠宰基地。2014年,呼和浩特有媒体报道,在呼和浩特郊区潜伏着300多家泔水猪养殖户,这条新闻震惊了当时的内蒙古肉类市场,也让曹淑峰更加坚定了要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的信念。作为呼和浩特肉类协会的会长,曹淑峰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肉食品,也有责任把泔水猪清除出市场。

如今,曹淑峰这一梦想已经实现了,瑞兴源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养殖、屠宰、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集团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及呼和浩特市各大农贸市场设有固定的批发销售网点,产品覆盖整个呼和浩特地区和内蒙古多盟市。集团与世界五百强零售企业家乐福、国内知名企业华润万家、维多利等20多家大中型超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拥有自营、联营肉类专营店86家,形成了以城市居民消费为主的大中型社区网络和大中专院校、机关食堂、餐饮业为主的集团消费网络。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