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带着内蒙古全区人民的嘱托与期盼,内蒙古代表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入会场,他们与全国各地代表委员共聚一堂,诉民意,表民情,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同心筑梦,开创未来。
3月6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务实进取、开放自信的内蒙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会场专辟的采访区里摄像机林立,大家纷纷抢占有利位置,架好“长枪短炮”,把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足。《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盛顿邮报》、英国路透社、法国新闻社、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社、香港《大公报》等30多家中外媒体悉数到场,记者们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瞬间。
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时,中外媒体记者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提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呼尔查等代表从容自信、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展现了各族干部群众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内蒙古代表开放、务实、自信的时代风采,给海内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展成绩鼓舞人心
《人民日报》: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自治区党委在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已取得哪些成效?
王君:2014年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马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亲切慰问干部群众和戍边官兵,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提出了守望相助、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殷切希望,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指针。
一年多来,内蒙古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自觉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全局、指导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提出了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四个发展”的理念,打造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六道亮丽风景线”的目标,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屏障”,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八个方面的定位,明确了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5条发展路径和7项发展举措,进一步凝聚了全区上下的思想共识,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工作热情。
一年多来,内蒙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769.5亿元,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3.2亿元,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350元和9976元,增长9%和11%,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多数省区。结构调整方面,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工业等非煤产业分别增长16.1%、14.2%和16.3%,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比重由9.5:54:36.5演进为9.1:51.9:39,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民生改善方面,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统筹抓好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创业就业、百姓安居等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办好“三个一”民生实事,努力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放眼内蒙古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安居乐业的景象。
产业格局更趋合理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要求内蒙古“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请问过去一年,你们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新的进展、新的成效?
巴特尔:一年多来,我们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一是把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文化、旅游、物流、金融和云计算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二是把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着力改变简单的“挖煤卖煤、挖(稀)土卖(稀)土”的简单粗放模式,把转方式有效融入资源转化增值之中,全区电力总装机和外送电量、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稀土钢比重达到50%以上,有色金属延伸加工率达到60%以上,煤电冶、煤电化、煤电硅等特色产业形成链条化发展的新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三是把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许多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四是把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围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目标,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五是把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简政放权、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农村牧区、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
新华网: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请问内蒙古自治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君:我们构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工作体系,建立了改革总台账、任务书和责任制,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全部完成了81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形成了208条各类改革成果,简政放权、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农村牧区、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制定出台了加快建立可持续生态文明制度的意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改革文件,总书记嘱托我们先行先试的3项改革任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经过一年多持续深入的谋划部署和施工落实,不仅顺利实现了改革的全面开局、重点突破,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自信和改革自觉,凝聚形成了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激发了无尽活力。比如,通过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近1倍、注册资本增长2倍多。
现场提问结束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代表内蒙古代表团感谢中外媒体对内蒙古的关注与支持,盛情邀请记者们到内蒙古多走走、多看看,深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继续关注、关心和支持内蒙古的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