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亚投行:中国正在学习当老大

liaowangzhisheng 2015-04-24 12:34:58 毕 夫/文 总第274期 放大 缩小

 

投入到国际金融体系的方阵之中,作为一支新锐与劲旅,亚投行投资服务的是亚洲,最终惠及的则是全球;改写的是传统游戏规则,势必优化的是国际金融格局。

从胎动到成形:释放中国牵引实力

从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时提出筹建的倡议,到相关具体工作程序的正式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以超乎外界的想象而加速落地。2014年10月底,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卡塔尔、泰国等在内的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署《备忘录》。一个月后,印尼成为第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

从功能来看,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左右。总部选址北京。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中国提出出资额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使亚投行能够如期开张运行。根据目前的股份设计,亚洲成员国将按GDP水平共享亚投行75%-80%的股权,其他20%-25%股权根据经济实力分配给亚洲以外的国家。但是,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投行成员国持股比例都将有相应地下降。

按照世界银行(WBG)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股东权利的运行方式看,第一大出资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均享有一票否决权。因此,虽然伴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中国在亚投行的股份会发生逐步稀释,但中国确保自己最大股东的地位则不容置疑。由此产生一个敏感性问题:中国是否会在亚投行中行使一票否决权?在我们看来,基于中国目前和平崛起需要世界主流国家的支持和表态,从对国家最有利的角度来说,中国既不会放弃一票否决权,但也不会轻易地去动用,以免引起他国的怀疑和顾虑,除非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时才会慎用。

按照设计,亚投行将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目前亚投行1000亿美元的法定资本量,如果通过金融杠杆放大5倍到10倍的话,可以撬动5000亿元到10000亿美元的资金支出规模。动态来看,亚投行未来的融资模式将采取三种模式,即银行同业拆借、集中创始成员国主权信用发债,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来吸取闲散资金。此外,预计亚投行未来将择机通过增股扩资吸纳新成员,扩大业务范围及提升业务能力。

本着平等、开放、包容的原则,亚投行将在吸收更多成员国的基础上,于今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2015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如同习近平主席在“金砖银行”成立时发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的美好畅想那样,亚投行的未来愿景更加值得期待。

新的金融磁场:中国要慢慢学会当老大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2015年3月31日是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期。出人意料的是,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竟然是继首批意向成员国之后第一个递交申请的国家,紧接着,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欧洲国家纷纷对外宣布了加入亚投行的决定。

英国之所以在加入亚投行上心急火燎地跑在最前面,首先要争取的是中国国内市场巨大的回报机会。当然,除了能够通过亚投行在中国这一亚洲最大的市场深耕细作外,英国更看中整个亚洲版图的投资机会。相比于美洲和欧洲,亚洲经济无疑有着更强的活力、更好的弹性和更大的潜力。亚洲是煤、气、油等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储藏区,容纳了全球60%以上的人口,占有全球40%以上的GDP,作为“世界工厂”的亚洲国家也正在谋求转型升级;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亚洲中产阶层正在日益崛起,并将形成巨大购买力需求,亚洲成为全球经济未来最重要的增长重心已不容置疑。由于亚投行的核心职能是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英国在基建、高级工程项目、金融服务和绿色科技等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势必能够通过亚投行这条固定的渠道打开其在亚洲国家投资赢利的巨大空间。

紧追英国的脚步,作为欧洲大陆制造业强国的德国更是希望通过站上亚投行这一巨大的平台拓展与亚洲这一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进行投资与贸易合作的机会。跟踪发现,过去德国对美国的出口要大于全球其他地区和国家,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德国调整了对外贸易与经济重心,大力东移,目前德国对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已远超美国,自然,加入亚投行,就可使德国与亚洲的经济与贸易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平台得以更广泛的延伸。

数据显示,目前英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10.6%,瑞士金融业占比GDP约13%,卢森堡金融业占GDP约8%,于是,像英国一样,为了巩固自己传统金融业强国的地位,瑞士和卢森堡等都不会放过可以加入国际性金融机构的任何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欧盟的最大进口市场,2014年中欧贸易额为4673亿欧元,占比为14%,虽然比欧美贸易仍少一个百分点,但中欧贸易份额已由2002年的7%上升至2014年的14%,同期美欧贸易占欧盟外贸总额的份额由24%降至2014年的15%。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纷纷选择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就顺理成章了。

还需注意的是,为提振经济,欧洲中央银行在去年推出了规模为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但作为成熟经济体的欧洲,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新经济增长点,而且在经济增长率低迷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并不高。由此,欧洲地区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在全球寻找高回报的投资出口。而亚投行将采取国际融资的方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势必作为项目融资的一个主要趋势,从而为欧洲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进入与投资回报的闪亮路径。

在追求投资回报与经济利益的同时,欧洲国家当然也试图获得作为创始成员国在亚投行中的话语权地位。据悉,在亚投行设计的15至20个董事会席位中,可能仅有3席预留给亚洲国家之外的成员国,这样,不仅在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之间存在着董事会席位的激烈竞争,而且在欧洲国家与非亚洲亚投行申请国之间会因为谋求董事会的席位发生角逐。照目前看来,申请的先后与出资的规模可能成为决定成员国能否取得董事会席位的两大关键综合因素。

追赶着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步伐,中东地区的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和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北美的加拿大等国家都鱼贯而入地登上了亚投行这列“快车”。数据显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已有四国加入亚投行,G7国家中已有五国向亚投行提出申请,G20国家中已有13国宣布了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根据中国官方的消息,截止到3月31日24点,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6个。

数十个国家的加入使得亚投行一夜之间从亚洲国家的多边机构,变身为令全球瞩目的国际性多边机构。重要的是,不论是亚投行资金主要来源的中国,还是借贷项目建设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市场化程度都还不高,市场机制均不成熟。而伴随着发达国家的进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亚投行资本规模的扩张,而是这些国家具有国际金融多边机构的管理经验以及熟练的市场化运营方法,亚投行也将由此缩短市场摸索期,而随着高标准运行规则的制定,亚投行将在实质上走向国际化。

当然,论资本规模,亚投行的体量并不强大,论运作经验,亚投行还十分稚嫩,也正是如此,亚投行短期内对全球金融格局的直接影响可能相当有限。然而,作为一个替代选项的存在,亚投行将倒逼国际金融体系迈出沉重的步伐,同时,在亚投行引力的作用之下,各个经济体重新站队,经济霸权主义受到压制与约束,全球治理的多极化力量得以加强,世界经济秩序将更趋平衡与合规。

毫无疑问,亚投行还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容不得松口气,接下来中国要慢慢学会当老大。正如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言,这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补充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性举动,是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有益补充,对全球和亚洲各国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