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外交的转型: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其重要性超过了对美外交。
谁是“亚洲五强”
如何确定与建设周边外交中的“支点国家”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支点的潜在含义有两重,第一“靠得住”或“使之变得靠得住”;第二,有一定力量但通常不是某个次区域综合国力最强国。按照这种标准,中国周边的一些中等国家可以被归入支点国家,一些小国家也可以。西南部的巴基斯坦、东北部的韩国、东南亚的柬埔寨与新加坡、西部的土库曼斯坦,在经济上、战略上都需要中国,属于中国现实或潜在的支点国家。
确定与建设支点国家是必要的,但是,全球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是全球中小国家所不能取代的,地区性大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也是地区中小国家所不能取代的。政治性的区域或次区域是历史形成的。就中国周边而言,区域性大国有:北边的俄罗斯,西边的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印度,东南部的印尼与东北部的日本。这四个国家就与中国一道,构成笔者所说的“亚洲五强”。一些学者常说,中日关系搞好了,亚洲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这种说法在过去或许有一定道理,但现在乃至未来,单单靠中日两国已经无法协调亚洲大局,亚洲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这五强的影响。因此,中国有必要在塑造支点国家的同时,推行“亚洲五强外交”,使之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那么,中国应如何应对?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并且与中国一样属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又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因此,俄罗斯不属于本文论述的范围。
日本
东北部的日本,全球经济大国之一的地位仍将保持,如果中日化解争端变成“全面战略伙伴”,对于亚洲一体化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不大,“通过强化日美关系推进正常化国家目标”将是日本的中期国策。
而在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美国之前,日本作为“亚洲英国”的定位不大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日本独特的“以他者为中心”的哲学观,决定了其几千年来的生存哲学是“与最强者为伍”:强盛期的中国、二战前的英国、二战中的德国、二战后的美国。中日政治关系难以大幅度改善的情况下,中日自贸区也难以指望很快实现。
因此,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对日关系的着眼点将是贸易、投资、技术交流、人文交流等。中国东北亚外交的重点是朝鲜半岛:继续深化与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在中韩自贸区建立后,签署双边投资协定或将成为下一步推进双边经济关系的重点。“防止朝鲜进一步推进核计划的同时,保持朝鲜的稳定,鼓励朝鲜以各种方式发展经济乃至实现对外开放”或成为中国对朝外交的指导原则。
印度尼西亚
东南部的印度尼西亚,拥有2.5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近年来经济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照此下去,未来可望成为东盟强有力的领导者,印尼对实现这一目标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信心。
中国乐观印尼实现这一目标,但希望印尼同时成为自己的支点国家,为此过去几年大力强化与印尼的关系,尤其是在经贸领域。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年,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必然会强化与印尼的合作尤其是经济合作,包括大幅度增加对印尼的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轻重工业、信息产业等众多领域。
但是,对于可能的支点国家,不能仅仅局限于发展经济关系,政治、安全、军事、文化等关系都应该成为发力点。军事领域的联合军事演习或可提上议事日程。安全领域,可以考虑让印尼在南海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南海问题是东盟国家最为关注的地区安全议题,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短板,明显妨碍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提升,有必要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南海问题的解决。在这个问题上,通过印尼说服东盟声索国,效果优于中国直接出面。
印度
南亚的印度很难放弃“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雄心,从不希望被任何国家所左右,因此,不大可能放弃坚持了大半个世纪的不结盟外交,也很难成为中国周边的支点国家,但印度无疑是亚洲大国之一,对中国的“亚洲大国外交”来说,印度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日本。
边界争端牵制着中印政治关系的大幅度深化,这种争端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政治意愿,但中国南亚研究界普遍认为短期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在对印度关系中,所能做的主要是经济合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等。众所周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落实是重头戏,而且,中国对此的热度明显高于印度。
另外,中国与印度是两大文明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持一种根深蒂固的自豪感,而印度对自身文明的自豪感不会逊色于中国,如果不说更强的话。历史地看,中华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印度文明的明显影响,佛教是其中的代表。现实地看,印度文化对于当代世界的影响明显超过中国文化。中国对印度关系中,应该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尊重与感激,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中国希望从日本获得的文化敬重与感激那样。这不容易,可对于推进一带一路以实现文明复兴的中国,却属必须。
巴基斯坦
值得提到的一点是文化或曰文明。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但两国间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而且与中国接壤。综合而言,哈萨克斯坦无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地区的头号目标国,中哈双方可以开展安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
其中经济合作无疑是重心,对中国而言,可以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以生产轻重工业品,可以进行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进行电网、通讯网、油气管网等互联互通项目。但是,中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产量已经占到该国总产量的1/3,油气开采方面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该国人口不到2000万,石化工业也难以大发展。
文化方面,哈萨克斯坦属于相对温和的穆斯林国家,具有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安全合作更是双边关系的重要一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安全合作应该进一步强化。原因在于,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中哈两国拥有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在推进亚信机制方面两国也有共同语言。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物,曾经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有力竞争者。苏联解体后,继续担任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致力于国家建构与经济发展,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国家,而且保持了社会稳定。同时,他还具有战略眼光,1992年倡议建立亚信,旨在构建亚洲集体安全机制。接着于1994年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立欧亚联盟,是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
对策建议
中国的周边外交除了按照区域划分外,还可以按照领域划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并可进一步区分为功能领域:农业、交通、人文、教育,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到某一个议题,如反恐、反走私,等等。由于“四强”在中国周边次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的周边外交应该关注这一环节。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在经济方面,尤其是互联互通。为此,中国或许可以倡导召开“亚洲五强经济论坛”,在几个国家间轮流举行,以此强化亚洲几大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
不过,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显然不会仅限于经济。这五个国家代表了亚洲的几大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考虑到亚洲文明的多样性与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因此,还可以考虑举行“亚洲五强文化论坛”,或者创立“亚洲文明对话”机制。过去,文化的多样性通常被视作亚洲整合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但在新的历史阶段下,也可能转化为有利因素。在实现几大文明的共存共荣方面,全球几大洲中亚洲可能是最好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战略为此提供了播种的契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