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一个“亚非日”,30多位亚非国家领导人齐聚万隆,以重温当年亚非领袖“历史性步行”的方式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在过去的一个甲子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万隆精神”仍引导着当年的伙伴们再度重回万隆、共谋发展。在“亚投行旋风起,‘一带一路’号角响”的当下,品读中国倡导、践行“万隆精神”的昨天、今天、明天,别有一种梦想激荡的情怀。
一甲子前的国际形势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美苏冷战的阴云笼罩了大半个地球,二战的惨痛记忆也远未消散。但亚非人民争取独立自主、和平进步的心声却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最终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召开。在万隆会议上,众多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当家作主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大国颐指气使的情况下发出了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呼喊。而彼时的中国虽然百废待兴、饱受误解,却凭借“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想情怀极大地推动了“万隆精神”的诞生。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亚非国家联合自强、互利共赢。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通过的《2015万隆公报》、《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和《巴勒斯坦问题宣言》就是对此最鲜活的证明。
60年前,新中国是冲破了重重封锁才如期参加万隆会议的。因此,中国比任何国家都要珍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把握机遇、共迎挑战,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60年来,从早已传为佳话的坦赞铁路到将来自亚非国家上百位公民救出险境的“也门大撤侨”,无论时间、地点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和亚非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万隆会议60年后,中国早已不复当年的积贫积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相比之下,不少亚非国家却依然没有摆脱发展困境:有的在追求善治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有的甚至还在饱尝战火之苦。中国并没有忘记万隆会议上的这些老朋友。在雅加达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之所以不辞劳累地密集与印尼、缅甸、津巴布韦、伊朗、柬埔寨等国领导人会见交流,为的就是共商互利共赢、携手同行的发展大计。
“独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恰源自于中国将亚非国家视作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了众多的亚洲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则不断延伸、史无前例地将山海阻隔的亚非国家联结起来。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原则的“亚投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吸纳了57个创始成员国的加入。“亚投行”的成功创立也史无前例地让那些经济发展受制于融资难的亚非国家愁眉尽展、欢欣鼓舞。而中国-东盟、中阿、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则将中国造福亚非国家的努力机制化、常态化。连一贯刁钻的《纽约时报》都感叹道,中国在开启新时代的同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习近平主席被邀请第一个发表讲话就说明了亚非各国对中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赏。可以说,今天中国收获的赞美礼遇其实就是源自于中国对“万隆精神”60年来不曾动摇的倡导与践行。
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国未来5年内将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连续在华举办亚非青年联欢节,共邀请2000名亚非青年来华;将成立中国-亚非合作中心,设立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年内还将举办以弘扬万隆精神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一串串扎实的数字、一个个近在眼前的实在项目和机遇,不仅闪耀着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之光,还彰显出新时期中国外交义利观交相辉映的大国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世界的大花园里,100多个亚非国家就是一大片不可忽视的花丛。没有亚非国家之花的竞相怒放,就谈不上世界大花园的春天。亚非国家都曾经经历过苦难、抗争和自强,也共同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切美好的愿景都能够创造出来。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中国梦同亚非人民及其他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我们由此坚信,古老而又年轻的亚非大地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因为中国对“万隆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激荡起不可阻挡的“亚非梦想”!
(来源:中新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