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路旁杨柳吐绿,房前屋后桃杏花开。62岁的王存莲干罢农活,从村口宽敞的水泥路上走来,她乐呵呵地指着两侧一排排红砖红瓦、有独立院落的平房告诉记者:“如今下地不怕把泥踩回家,干干净净当农民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事情。”
“土农”住进新洋房
王存莲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蓿亥图村石城圪梁社农民。告别灰头土脸的日子,曾是她多年的梦想。
去年,当地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她与已成家的儿子共享受到10万元补贴款,拆掉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盖起有上下水和供暖设施的4间新房,改变了“土里来土里去”的“土农”生活环境。
蓝天白云下,村外新翻的农田散发着阵阵泥土芳香,村内屋舍俨然、鸡犬相闻,一派优美的田园景象。行走在库布齐沙漠东缘、黄河南岸滩地的十二连城乡,这样的村落比比皆是。
这个地域近700平方公里、共19个行政村2.4万人的乡,两年来以“建设美丽乡村、记住美好乡愁”为主题,结合自治区实施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集中进行村容大整治,累计改造了2700多户农民的危旧房,村村通了柏油路,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在一些村子里看到,许多人家新房装修讲究,屋内陈设时新,一栋栋整齐划一、色彩鲜艳的农家“连体别墅”,在暖阳下显得分外洋气。
“五美”促开文明花
“‘五乱’成了‘老黄历’,村民有了‘精气神’。”石城圪梁社社长薛占元感慨道,原来村里柴草乱堆、厕所乱建、牲畜乱跑、污水乱流、垃圾乱倒,脏得不成样子;现在家家房新屋亮,硬化、绿化到门口,青砖铺院,屋里都有卫生间,“环境美了,心情好了,人们过好日子的积极性也高了。”
因宋代杨家将“十二寡妇出征”在此留下土城遗址而得名的十二连城乡,如今每个村子都建起文化活动室,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延续家风祖训,且组建了秧歌、管乐等群众文艺演出团队。乡政府以此为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和环卫等制度,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邻居、好婆媳、好少年等乡风文明评比活动。其中,“十星文明户”可享受信用社10万元无担保、政府贴息贷款,“文明家庭”可获全旗旅游点免费门票。
在一系列德、艺及文体娱乐活动引导下,群众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的改观。“以前农闲,人们不是耍麻将就是喝烧酒,现在抢着参加社团活动。”薛占元说,乡里倡导的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理念,正在群众间开花结果。
“房子已经订满了,头一次搞接待,一定要让客人住好、吃好、玩好。”兴胜店村于二圪卜社农民张九马忙着给自家6间厢房安吊灯、挂窗帘,准备迎接来自北京的游客。建新房后,社里已有10户人家办起农家乐,尝试在焕然一新的村子里开拓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实际上,农村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只是以前大家都破罐子破摔,谁也不想多动脑筋。”张九马说,今年全社61户农民将所有的土地入股成立了合作社,推选出9个种地能手,全机械化耕作,其余的人准备开饭店、养鱼、养羊搞副业。
“乡愁”催生创业潮
村庄美了,许多外出打工者看好家乡的商机,纷纷回来创业。
往年70%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的石城圪梁社,已有13户举家回迁村里。今年40岁、在外打了20年工的刘二平说:“村子变好了,谁还愿意出去漂泊?”尽管他已在城里买了楼房,但不久前妻子回村生下女儿,他买了大型拖拉机,重新要“向土地要效益”。
同样返乡的兴胜店社32岁的张小振表示,“返乡创业潮”与外面工作难找有一定关系,“但最关键的是家乡巨变,揪住了大家的心。”
目前,当地以文明乡风促进经济发展,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全乡已建成设施农业大棚7000多亩、休闲采摘园区8个,培育种养大户50家、水产养殖过万亩。不久前,十二连城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后,更加鼓舞着人们营建美好家园的信心。
大学读工程技术专业的张小振,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去年主动回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义务帮助项目施工。他指着春色渐浓的原野说,“现在还不是最美的时候。到了夏天,庄稼、树木一片绿的海洋,还有农家肥种出的有机蔬菜、瓜果,无污染饲草料养肥的猪羊鸡鸭鱼,一切都是绿色的,加上朴实文明的乡风民俗,这浓浓的‘绿色乡愁’谁能抵挡得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