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关系升温成为国内各界与世界各国热议的焦点。习总书记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中国仪仗队高唱喀秋莎,不仅为处于西方制裁中的俄罗斯送去了极大的慰藉,而且也似乎落实了中俄正在走向同盟的外界印象。坦率而言,中俄关系在升温的同时,仍然有其复杂的一面,尽管在情感上,很多人仍然在缅怀那段“同志加兄弟”的美好岁月,但实事求是地说,那段关系不仅是在特定情势下被过度美化的产物,而且在今天也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但中国有着独立于俄罗斯的世界观与利益观。
红场阅兵背后是二战后世界秩序重构的角力
中方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当然有着对处于困境中的俄罗斯示好之意,但是仅从中俄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在二战以后,世界秩序进行了重构。在这场重构当中,德、日是最大的输家,他们从列强沦为主权不完整的国家;英、法的国际地位亦江河日下,他们不仅丧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而且成为了军事上受美国保护、受苏联威胁的二流强国。最大的赢家美、苏,不仅在道义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国力与势力范围上都急速膨胀,成为世界的两极。中国虽然在雅尔塔会议上吃了亏,但是能够成为五常之一,也是重大的政治胜利。如果结合自晚清以来中国不断边缘化甚至半殖民地化的趋势来讲,成为五常之一,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尽管仍然贫弱,但是在国际社会中却重新回到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上来。尽管在当时,由于中华民国政府的积弱,这个大国还严重名不副实,但它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可再现的政治红利。在后续的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胡时代,以及今天的习近平时代,中国最终以全面的发展逐步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名实相符的世界性大国。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正在成为二战后以联合国、五常为标志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
问题在于,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70周年,世界秩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秩序,以及筑基于其上的政治红利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和中国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对于俄罗斯而言,二战后的欧洲秩序已经不复存在。欧盟的出现、德国重返强国、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国家普遍的脱俄化、去俄化,基本上瓦解了俄罗斯在二战以后的帝国霸权。今天的俄罗斯,已有沦为二流大国的趋势。这其中国力的衰微是一个因素,但二战后道义优势、政治红利的丧失,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苏联红军在解放欧洲过程中的历史污点,比如在波兰、立陶宛等国进行的屠杀,在德国对上百万妇女进行的强暴,被过度放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苏联红军“解放者”的历史定位。在历史上,俄罗斯的地位实际上与两次对欧洲的解放密不可分。一次是打败了拿破仑,一次是打败了希特勒。如果离开了这两次解放,俄罗斯的武力再强大,也不过是类似于匈奴的野蛮人。今天的俄罗斯人焦虑地发现,除了在欧洲的现实政治中,越来越受到重新崛起的德国的制约,随着反法西斯功绩的消散,自己还有进一步沦为蛮族的危险。在这种情势下,利用反法西斯阅兵,重申自己的政治地位就极为必要,事实上,这也是这次俄罗斯如此大张旗鼓纪念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对中国来说,二战后世界秩序的瓦解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一方面,它为中国在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一些历史机遇。如果苏联还存在,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根本不存在西进的可能。如果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没有下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很难南下。然而在另一方面,虽然相比于欧洲,二战后的亚洲秩序尚未完全解体,但是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正在走向大国也是不争的事实。最让中国忧虑是日本的重新武装以及印度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印尼、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大国雄心也让中国的周边战略面临更加微妙的调整。
对于中俄双方来说,通过这次阅兵,展现出两国维护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决心,对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与美国对金砖国家、亚投行等新兴力量保持警惕一样,中俄双方对于试图打破联合国现有的五常格局,谋求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大国也保持着复杂的心态。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在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新兴大国中,德国和日本不仅与中、俄两国有着历史恩怨,而且也分别是两国周边主要的掣肘力量。
推动中亚地区的中俄合作
坦率而言,这一次习总书记不仅参加莫斯科阅兵,还带来了高唱喀秋莎的阅兵队伍,可谓给足了俄罗斯面子。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绝不是心血来潮的示好,而是有着清晰的利益与战略诉求。在莫斯科阅兵之后,习总书记将开始欧亚三国访问,相比于红场阅兵的“面子“问题,这次三国行才是真正的“里子”。中国给了俄罗斯“面子”,期待的就是俄罗斯能够拿得出让中国满意的“里子”。这个“里子”就是欧亚联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配合。
以“俄、白、哈”为主组成的欧亚联盟,与重视双边、多边关系,以平等、共赢为导向的“一带一路”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依附性的国家集团组织,是经济版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它与以安全为导向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起,以“一文一武”的形式,将中亚地区最关键的国家纳入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欧亚联盟就是俄罗斯的后院。俄罗斯是否开放这个后院,将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构成极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尽管俄罗斯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但是他对于中亚地区却从未放弃过“上国”的心态,他既强烈反对美国对于中亚地区的渗透,也不能接受中国的经济实力挑战自己的霸主地区,这也是在存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情况下,普京政府仍然要在2011年另组欧亚联盟的重要动机。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俄罗斯国力兴盛,欧亚联盟更可能会成为是“一带一路”上最难以绕开的拦路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乌克兰危机”与“能源价格跳水”以来,俄罗斯国力大幅下降,在面临西方长期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幅上升,他比任何时刻都更有诚意与中国合作。而与此同时,“欧亚联盟”的各成员国也深受能源价格下降与俄罗斯经济萎缩的影响,也更希望与中国加强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顺势而为,以“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打开闭合性的欧亚联盟,推动俄罗斯转变对中亚地区的后院心态,成为了和平崛起中的中国的最佳选择。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的出访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绝佳的历史机遇。
中俄友好是当前的最佳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反法西斯阅兵之后,将继续“俄、白、哈”三国行。在一定程度上,这会让外界关注的重点从“中俄的走近”转移到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上来。这不仅有利于中美关系与东北亚局势的稳定,而且彰显出中国独立于俄罗斯的利益诉求与大国意志。中国决不会落入“新冷战”的思维当中,更不会接受中俄VS美日这样的对峙。因为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对峙,除了俄罗斯和朝鲜获益之外,中、美、日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输家。
在美国的战略挤压下,中俄的走近是必然的,但是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这种走近是有限度的,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的。中国的“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跨国境延展,它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域外大国势力的影响,沿着陆路向北,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沿着海路向南,又要面对美国的战略竞争。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同时处理好与美、俄的关系,尤其要避免以通过“刚性竞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有利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俄罗斯的困境,让其更有意愿与中国合作,从而能够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第二个因素,则是中国的崛起,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秩序当中。正因如此,中国崛起的过程实际上是中美利益捆绑的过程。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帝国战略不同,它在本质上是开放性的。中国做的是基础建设,依靠的是中国在基建方面的特长与人力方面的优势,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恰恰在这些领域存在短板,这也就是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做的是填空补差的工作,它与无意于此、也不善于此的西方是不冲突的,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来没有设想过将美国挤出去。
由于存在这两个因素,中国完全具备在美、俄之间游刃有余的能力。所以对于中国而言,在这个时候与俄罗斯结盟是不明智的。考虑到乌克兰危机难以短时间内解决,俄罗斯与西方的对峙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有求于中国,美国亦不敢过度挤压中国,这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期。中国要做的是抓住这个机遇期,两边得利,而不是单方面站队。如果真的出现中俄VS美日联盟的局面,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是灾难性的局面,而东北亚局势也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除了俄罗斯、朝鲜获益之外,所有的国家都是输家,而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局面。
所以,中国社会应该在看待中俄关系的时候,少一些浪漫化的情绪冲动,喀秋莎的歌声让人沉醉,但是国家始终应该是理性的动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