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习近平对当地干部群众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干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少数,而人民群众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和坚实基础,两者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的关键少数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近两年的政治生态则不容乐观,不少干部不愿意为人民服务,当官仅为一已之私,把人民公仆的意识抛到了九霄云外。比如,西安一社区遇塌方式腐败,居委会主任单笔贪5000万元。两委成员全部涉嫌受贿。“塌方式腐败”与社区挂上了钩,在局外人看来也许有点出乎意料。但看看居民们的心声吧:“人太霸道,心太黑。”“我们的收益打了折扣,他却开上了豪车。”这一小小的事件却反映了很多大的问题,政治生态不容乐观,有些官员已经忘掉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当干部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变为做事情的一切出发点,才真正是一个好干部。
好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遵守党章党规
党章党规意识薄弱,是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的突出表现,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唤醒党员干部陷于沉睡的党章党规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既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更需要强化党内监督。实践证明,脱离了党内监督,一些党员干部律己用权时就会把底线调低,把自己当做普通群众,视违纪为小节、把违规当无物,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深渊。时时刻刻的监督,就是时时刻刻的提醒。身处浓厚的监督氛围中,能促使党员干部始终牢记自己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始终牢记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夯实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的思想基础,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
强化监督、唤醒党章党规意识,各级党组织责无旁贷。党委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作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积极推进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全覆盖,织密织牢监督之网,保证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敦促广大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更要坚守责任担当,把全体党员作为监督对象,在监督过程中注意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看到苗头就及时提醒,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就及时处理,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使党员干部在正风反腐、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接受精神洗礼,激活党章党规意识,切实增强党的观念。
好干部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
要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好干部,就要在新时期下做好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党的十八大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内容写入工作报告,彰显了党中央顺应民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基层是问题、矛盾、诉求的集聚地、高发地、高涨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加上基层是熟人社会,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因此重点要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在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方面,要着重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设计,建立公众参与决策机制,搭建起民主决策制度化平台,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意见,提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真正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方面,针对一些涉及面广、影响面较大的群众诉求案件,举行评议会,双方公开对话,评议团做好评理解释工作,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促成双方协商解决;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方面,将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基层群众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民主参与,有效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
好干部必须要依靠制度建设,把权力管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对建设廉洁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腐败从根源上说,是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导致的权力滥用、以权谋私行为。要培养出老百姓认可的好干部,就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轨道,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而不被滥用。
打牢“笼子”根基。构建制度的“笼子”,首先要优化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权力。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遵循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使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笼子”要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制度的“笼子”要透明,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晒权”、“亮权”,让权力拥有者时刻感到党和人民在监督,意识到“众目睽睽难逃脱”,以公开防止“暗箱操作”,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种束缚,更是一种保护。作为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既不能专权、越权、以权谋私,也不能因用权有束缚而无所作为。要对制度心存敬畏,自觉按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依法履职,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行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古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今有“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的说法。共产党的官员,更有理由以民意为重,更有信念为民办事,也更应该懂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