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惊天动地的伟大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数次讲述抗战精神,他反复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有何深意?
伟大的抗战精神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中国人民在14年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指出:“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超越了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和不同军事集团的常规范畴,其最高层次和其他层次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有机结合点,使爱国主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
二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民族气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习近平指出:“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英雄气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与信念的较量。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全国军民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五是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习近平指出:“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习近平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在民族存亡续绝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海内外华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特别是已经对峙十年之久的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丰富。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军事科学院原军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庭华认为,“抗战精神”有四个重要特点:从国家、民族、阶级与政党的关系上说,它属于全民族的,而非某一阶级或政党的。从地理上讲,它是全国的,而非某一区域的。从时间上讲,它应富于时代特点,即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20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集中体现。从认识论的哲学层次上讲,它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实践的思想认识的抽象与概括。
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需要伟大的抗战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四个全面”高度凝炼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设计,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是一个小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关联递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常态下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需要大力弘扬以民族凝聚力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14年抗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的必要条件。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合力,它包括了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其中,民族整体对于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处于主导的地位,它经常制约和影响着民族向心力和民族亲和力的状况。
民族凝聚力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抗日战争史专家荣维木认为:“民族凝聚力的产生有两个显著的时间条件:一是当一个民族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一是当一个民族处于上升而走向振兴道路的时候。因为在这样的时间条件下,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的利益往往会高度一致起来。”今日中国,正处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正需要这种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众多挑战。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所说:“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的,我们的改革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前行道路上依然荆棘密布,充满各种挑战。可以说,这种挑战与困难比改革开放之初更大更艰巨,每一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社会不稳甚至亡党亡国。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同样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改革路上“硬骨头”、“拦路石”、“拦路虎”等,我们需要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大局意识、需要勇往直前的民族气概、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我们党不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在14年抗战期间,还总结了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延安精神等很多宝贵的建党管党经验,从严治党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始终贯穿的一个明确主题。全面从严治党不畏强权、需要伟大的抗战精神。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习近平指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抗战期间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依靠纪律严明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严明的法纪是产生伟大抗战精神的制度保证。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现。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看。我们党对依法治国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因忽视法治带来的教训。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地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还说:“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小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终点,是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台阶,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儿女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海内外华人万众一心,全国各阶层齐心协力,爆发出民族的最强音,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抗日民族战争的洪流中,同侵略者展开百折不挠、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牺牲、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空前团结。
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与强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的坚毅决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强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存自立、奋发进取、兴盛发达的永恒的历史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铭记民族光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更好地珍惜和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中国复兴之路长远,我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把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化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实际行动,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时时激励自己,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