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
新的城市开发浪潮可能将在中国建造大批新“鬼城”,因为该国拟建造可容纳34亿人的住房,这远远超过该国目前的总人口数。
中国的城市规划正在失去控制。调查显示,12个中国省会城市平均每个计划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市平均每个拟建1.5个新城新区。
这些新城区将为34亿人提供住房,完全脱离了不到14亿的中国人口的实际需求。
城区开发失控不是新问题:官媒曾于2013年发文批评这股建造新城新区之风,尤其是不具有较大城市那种发展潜力的小城市的开发风潮。
在正常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大城市随着扩张会兼并小城市。但在中国,大城市常常过度扩张,建设新城新区,而这些新城区最后往往演变成居住人口不足的“鬼城”。
城市扩张所需的土地数量也在增长。中国西部某省会城市提出建设3个新区、5个新城。
“新城热”正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县级城市蔓延。缺少协调性意味着,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几十平方公里的地区会同时出现多个新城。
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说:“通过兼并,资源、人才等各种优势集中于大城市,但却忽视了与周边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没有很好地辐射和带动小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戴继锋透露,对全国288个地级市的调查发现,有164个建有环路以帮助控制车流。“有些地方原本没有环路,却把几条道路连接起来成为环路……这往往忽视了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过去城市发展中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压倒一切,要快,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石楠在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发表讲话说,城乡规划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以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转变城市规划指导思想。
石楠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将面临如何向更加适应自然规律、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政府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转变。他还表示,这牵涉到工作思路、建设方式、开发的强度、规模等。
周一星表示,解决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等问题,未必要强调大城市的发展。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与农民关系更密切的县级城市也许是解决之道。比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把力量放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使首都不再集聚更多的功能会更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