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5日,中国—非洲论坛(FOCAC)约翰内斯堡峰会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
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这是南非总统祖马迎接习近平。
互补互利:新型合作基础
中非合作论坛是2000年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倡导创立的定期对话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同年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加强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并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框架性文件。创立至今,中非合作论坛已度过15个年头,可谓已届“弱冠之岁”。
2015年11月6日,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受权宣布,原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应中非双方共同要求升格为峰会,主题为“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第二次、也是在非洲本土举办的第一次峰会,受到非洲各国高度重视。
中非间自古就有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曾抵达非洲东海岸。上世纪50年代初,非洲进入各国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高峰期,中国曾给予热情支持、援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奠定,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合作基本原则的形成,都与中非关系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一阶段,中国对非援助存在“贪大求洋”、“不服水土”、“输出革命”等问题,且因不顾自身条件“穷大方”,在国内国际间引发许多争议,尽管如此,中国也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重大问题上从非洲获取了丰厚回报,今天中国——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密切合作的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
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中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对非援助更趋理性、务实,而非洲各国也纷纷开始政治、经济转型,双方关系出现一些波折。自90年代末起,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世界工厂”的崛起,中非间迅速形成了以“互补互利”为特色的新型合作基础。
这种“互补互利”是和中非彼此间经济结构的特色息息相关的:非洲盛产资源,需要通过资源出口换取宝贵的资金,同时又缺乏各类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乃至进口能力;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和“世界工厂”,一方面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另一方面又需要稳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中国门类齐全、性价比合理的工业制成品是非洲所需要的,中国对非洲资源的购买,又让非洲具备了大量购买“中国制造”的能力。有资料显示,近年来非洲资源大国经济增速远高于非资源国家,这并非偶然。
非洲过去10年间,平均GDP增速一直维持在5-6%以上,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走势虽一波三折,增速也高达4.9%,2014年自预计为5.2-5.3%,GDP总值翻了三番。一些分析认为,倘维持这样的势头,到2020年,非洲国内总产值将高达2.6万亿美元,2030年非洲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2040年非洲劳动力总数将达到11亿人,2050年非洲将有20亿消费者,从而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正如许多非洲领导人所坦言的,“中国顺风车”对非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关系不可或缺。中国贸促会的数据显示,自2000-2009年,中非贸易总额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3年达2103亿美元,是1965年的近2000倍,2000年的21倍多,自2009年起,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并成为愈益重要的基建援助者和投资者,在非洲经营的中资企业已超过2500家,当地雇员总数逾10万,按照IMF的计算,中非合作对非洲发展的贡献度已高达20%。
自2013年起,中非间的“互补”合作进入了更高层面:双方都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中国方面,亟需从“世界工厂”模式切换到内需、科技带动型的、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模式,而非洲则需“大步快跑”的迈向工业化、现代化时代,双方对新时期中非关系,都寄托了更多憧憬。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4国期间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总部发表题为《开创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演讲,表示中国决定向非洲各国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额度达到300亿美元;中国将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项目建设;将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至50亿美元,并将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
中非合作:绝不只是贸易
中非合作论坛建立15年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14年更高达2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5.5%,创出历史新高,是2000年的20倍。其中对非出口10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自非进口1157.4亿美元,同比下降1.5%。截止2014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总额逾300亿美元,是2000年的64倍。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贸易“滞胀”,出口增速的停滞影响了中国自身经济的景气,但中国对非出口却一枝独秀,较去年同期全球平均6.1%的增速高出一倍有余。
同样,尽管遭遇“埃博拉”肆虐、恐怖极端势力猖獗、政局动荡和资源国际市场不景气的冲击,2014年非洲平均GDP增速仍达到3.5%,高居世界第二,中非间的经贸合作功不可没。
据本届峰会中方筹委会秘书处两秘书长之一、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自2012年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来,中国在投融资合作方面超额完成行动计划所承诺的200亿美元贷款额度既定目标,涉及减贫、农业、卫生、教育、贸易促进、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逾3万名,在5个非洲国家开展白内障治疗和医护人员培训的“光明行”活动,帮助非洲国家和非洲区域组织建设、改造一批海关、商检设施,积极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共同参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内罗毕-蒙巴萨铁路等重大项目,在此期间,中国商务部和非盟委员会共同建立了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3年间,中国在非洲各国援建经济基础设施项目近百个,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两万多,举办近1000期面向非洲的多双边技术管理培训班和高级官员研修班,在交通、电力、房建、建材、电信、水利、食品加工、能矿资源开发等领域实施了85个大项目,并为许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3年间中国企业、投资在非洲雇佣当地员工近60万,缴纳各种税金逾20亿美元。
新时期的期待和挑战
对于中非合作论坛及中非合作的前景,双方均抱有很大期待。
钱克明副部长表示,对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暨中非合作未来的信心源于三个方面:合作理念互通,“中国梦”和“非洲梦”、“一带一路”和非洲《2063年议程》所规定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彼此均视对方为不可或缺合作伙伴,加强战略对接、协作意愿空前强烈;合作基础扎实,中非均是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地区,且发展阶段相互衔接、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未来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合作动力强劲,非洲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大陆,正全力推动工业化、一体化、城镇化,加紧发展基础设施,培养本土化产业,而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拥有大批具备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符合非洲国家发展阶段需求的装备、产能。此次峰会期间将举行中非企业家大会和中国装备制造业展,其中后者是首次双方合作在非洲举行大型装备展,及中国优质装备首次集体亮相非洲,其面向未来的雄心一望而知。
非洲各国同样对峰会及中非未来合作抱有信心和期待。摩洛哥工业部长艾拉拉米(Moulay Hafid Elalamy)日前即表示,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完全估计近8500万),而中国企业因国内生产成本、劳动力价格稳步提升,正越来越急切地寻找向国外转移产能的方向,“这对非洲大陆而言是大好的机会”。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洛佩斯(Carlos Lopes)和摩洛哥马拉喀什商会领袖萨基德(Mustapha Sajid)等指出,中国“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非洲应积极争取中国过剩产能向本方转移,“不要错过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几内亚总统孔戴(Alpha Condé)对中国援建几内亚卡勒塔水电站和签署合作开发苏阿皮蒂水电站项目将令几内亚成为西非区域电力输出国感到兴奋,对中国和几内亚在道路、铁/铝矿合作开发、新能源和通讯项目上的合作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中非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真正的、实质性的、友好的、真诚的”基础上的,“中国绝不是非洲的威胁,而是非洲的机会”,他还引述了中国前任领导人著名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猫论”。
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一些非洲与会代表、媒体人已迫不及待地憧憬习近平主席的约翰内斯堡执行,并希望听到更多类似刚果因加水电站(筹划中的世界最大水电站之一),及中国援建南非6-8座核电站反应堆项目的“大单”。
但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非洲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形态落后,民情和政治形势复杂,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贪大求洋”,将遭遇极大风险,在这方面历史和现实的教训极多,如何能既满足发展、合作需要,又避免冒进和浪费,是对双方的严峻考验。
如前所述,中非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演进,作为产能过剩国家,中国需要将过剩产能安全地向外转移,而作为人口增速最快的大陆,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结构,25岁以下人口占撒哈拉以南非洲总人口比例50%,每年新增劳动力1100万,到2040年,适龄劳动力总数有望突破11亿,这一方面对中国转移产能是极大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对非投资必须满足东道主对新增就业机会的迫切需要和愿望。而目前非洲劳动力素质、观念和管理水平都不足以满足双方的需要和愿望,这就对彼此间在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出新的挑战。
就在峰会举办前夕,马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11.20”恐怖袭击事件,3名前来洽谈合作项目的中国中铁建高管不幸殉职,这件事再度表明,中非合作项目和在非经营中国企业、个人的安全,极可能成为恐怖势力、当地犯罪团伙和其它别有用心者攻击的目标,加强在非中国利益保护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而非洲各国也希望中国能在帮助当地反恐和恢复治安、秩序方面作出贡献,如何利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加强双方在反恐和安保等方面的合作,为双边经贸、投资和基础建设合作保驾护航,也是观察家们期待从此次峰会中找到部分答案的重要话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