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当极寒天气袭击华夏,江苏多地气温破20年来最低,南京迎来“最冷”的冬天。当“港澳台媒体看江苏”采访团的26家媒体机构、58位媒体同行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奔赴江苏南京时,南京的天空放睛了,记者们欣喜地看到江苏省宣传部副部长司锦权先生所说的“天上有太阳、地上有积雪”的景色,寒风穿透棉衣有刺骨的寒冷,可冬日太阳照在脸上却又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温暖、温馨和幸福。这就是南京的冬天,尽管气温很低,但这座城市所彰显出的气节让人心生暖意和期待。在南京紫金山庄的会议室更是暖意融融,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石泰峰给港澳台媒体的老总和记者们带来了最新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目标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江苏省决胜全面小康的决心令人大受鼓舞,港澳台的媒体同行们对江苏、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首先感谢以香港新闻工作者联席会主席、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带队的“港澳台媒体看江苏”采访团在江苏省两会召开之际、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到江苏采访报道,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罗志军希望港澳台媒体好好报道江苏“十二五”成就以及“十三五”的规划目标,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
罗志军书记首先给媒体带来一组令人兴奋的数据:“十二五”期间,江苏GDP连续突破5万亿、6万亿、7万亿元,上了三个大台阶,人均GDP达到8.8万元,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3.7万元和1.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4%,人均年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的大提升,而且记录了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路径的创新,标志着江苏省“两个率先”实践达到了一个新阶段。罗志军说,江苏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江苏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七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崭新业绩,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同心同德建设“强富美高”
新江苏
罗志军说,对于江苏省“十三五”的规划,有几个指导思想,一是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发展目标是今后五年,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三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七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崭新业绩,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创新是引领江苏发展的
第一动力
罗志军介绍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苏是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乡镇企业这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从创出“星期天工程师”做法,到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江苏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坚实。正是靠着这种不断的创新,才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壮大、一路向前。在新的形势下,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破解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建设新江苏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创新之路,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人才、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等各种优势,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最佳环境,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在构建创新平台、创客空间、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那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们能够一展身手、梦想成真。要大力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一中心、一基地”成为“经济强”的有力支撑和显著标志。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一贯的追求
罗志军自信地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工作追求,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特点。我们要实现的“两个率先”,不仅是时间节点上的率先,更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是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率先。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集中力量突破短板和薄弱环节,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更为协调,把江苏省的协调发展优势做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抓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江苏沿海开发、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将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今后五年,江苏还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做好300万低收入人口、800个经济薄弱村、6个重点片区的脱贫帮扶工作,确保低收入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志军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问题是江苏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在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丽。要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让江苏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开放型经济是江苏的特色和
优势
罗志军介绍说,开放型经济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背景下,推进对外开放,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进取。江苏要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不断提升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在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更大步伐地走出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和资源能源等合作,加强境外产业合作区和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涉外投资和外贸管理体制创新,借鉴推广自贸区新鲜经验,进一步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外贸结构,增强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确保开放型经济份额不减少、位次不后移、质量有提升。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重点集聚和培育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水平发展。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
罗志军说,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解决好民生“七个更”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对低保人口、进城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的特定困难,给予格外关注,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罗志军最后总结说,江苏是很典型的中国发展的缩影,今后五年,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