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严治党要求下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问题

redianlengkan 2016-02-01 14:58:20 总第304期 放大 缩小

张  琪/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2015年11月份,《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徐海荣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反民族分裂、反暴力恐怖活动的严峻形势,分析与总结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其中有一句话令人深感震惊:“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有的对上级决策部署不负责任地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甚至公开发表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要求相悖的言论;有的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左右摇摆,甚至支持参与暴力恐怖活动;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台上台下‘两种人’、人前人后‘两个样’。”

这段表述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反人类、反人性的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成为全世界人民公敌的当前,竟然在一个国家的公权部门、国家执政体系的内部有人支持甚至从事恐怖主义活动。如果不能坚决打击并防范这一类人的行为和势头,从实际后果来看,它直接而强烈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稳定;从传播效应来看,既可能让大众对安全职能部门和国家未来持高度怀疑,同时又为暴恐行为提供了一个催化信号:他们似乎已经占领战略高地,可以至上而下地强推分裂主义,从内部瓦解国家和人民的防线;从世界进程来看,这为地区间争端煽风点火,让全球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愿景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

由衷地说,上述情况无疑是目前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一种尴尬。在当前,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已经成为一项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求。我们应该即刻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容不得丝毫疏忽。作为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他们拥有党员、干部和自然人的三重身份,对这一群体的教育也应该至少囊括三个方面:政治思想输送、执政能力培养和个人修养塑造。

政治思想输送

针对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体潜在的思想左右摇摆、阴奉阳违和言行相悖等情况,政治思想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应该在于塑造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纯洁之人才不受分裂主义歪理和恐怖主义邪说的蛊惑,保持价值观的端正和政治道路的正确,且在实践中说一不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求是》杂志上发文论述党员纯洁性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思想纯洁性、政治纯洁性、组织纯洁性和作风纯洁性。思想纯洁性紧扣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指导;政治纯洁性强调对党的纲领和路线的坚持;组织纪律性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党章规定,远离一切对人民、国家和组织具有危害的思想;作风纯洁性完全围绕密切联系群众、对群众负责和为人民群众服务而展开。

政治思想输送应该将上述四个方面的纯洁性作为目标诉求,从而设计合理的内容模块。第一,持续性地向党员干部输送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这是理论学习的核心。第二,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摸索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领会党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政治情况时的国家总体战略。第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纪律要求与队伍建设、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四个方面的正性关系,明白纪律的重要性和违纪的危害性,在心中为自己立下尺度与规矩。第四,学习无产阶级的形成史、发展史和革命史,认知现代以来各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明白何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引领、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执政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面对的地区情势往往更为复杂,尤其是面对作为世界性难题的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时,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培养执政能力的目标是让党员干部对民族地区历史、民族关系、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和现代国家建构内涵有综合性的认识,从而指导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文化建设工作和多民族的组织动员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和疆域变化非常频繁,到今天国家的边界和族群构成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相关的历史进程,了解国际法和联合国对当前国家主权和领土合法性的表述与论证,了解现代国家建立的世界背景、理论支撑和历史意义,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面对主权和领土争议时的行动,并分析其成败的经验。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多元一体,据有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互动整合特征。国外民族社会学、族群历史研究和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成果都应该被引入对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体的教育内容中。无论是国内民族学、人类学者们对多民族文化平等共存的论述,如费孝通的系列著述,还是国外研究者对中国边疆地区独特社会生态和多元文化整合的分析,如拉铁摩尔的相关著述,党员干部都能从中领会到当前国家疆域的合法性和民族关系的合理性,这对他们理解民族政策、民族法律和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工作都有莫大的帮助。不求理论的深度,不做学术性的要求,但应该做到有基本认识,能够对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理性且符合法律的分析。

认识民族宗教、习俗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也应该作为执政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一直保持兴盛,且越是靠近边疆,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实践越是丰富多彩。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动员、社区团结、亲缘维系、地缘认同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又有被极端势力利用的风险。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意义逻辑和它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在工作过程保持正确的宗教观,既不打压宗教现状,又不受极端宗教势力煽动。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各种传统习俗也是一个族群社会自洽运转的润滑剂,是一个族群成百上千年以来得以存续的文化基础。国家管理进入民族地区时如何兼顾现代化和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又照顾到当地人所尊崇的独特的习惯法、非正式制度、禁忌和仪礼,也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让党员干部辩证看待,以恰当的价值尺度和适宜的工作力度推行国家政策。

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常能见到“爱民固边”的宣传标语,固边的基础在于爱民。党员干部要学会在执法过程中以尊重当地人民为前提,如此才能做好边疆和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工作。由于上述执政能力培养的内容都是相对来说较为专业化的,因此民族地区的各级党校应该积极承担相应的教育任务,配备民族研究方向的师资并外聘专家学者进行讲授。

个人修养塑造

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指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习得广泛的知识和全面的道德品性,也就是常称的素质。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声誉甚至威望,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更好地推行民族工作、宣传国家认同。此乃长期性的文化濡化问题,没有专门性的、立竿见影的教育方法,而是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同时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岗位教育的潜移默化。可以说这方面的教育是与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投入是一体化的过程。不过对于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中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我们应该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提升他们的荣耀感和责任感,形成他们对党和国家更高程度的认同,与汉族党员干部更好地协调配合。

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需要知道并了解,他们中有很多代表性的个人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五四运动时期,回族青年马骏、郭隆真等同周恩来等人一起带领广大学生支持北京地区的爱国运动;水族人邓恩铭和其他同志一起在济南建立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会、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山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重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壮族的韦拔群、蒙古族的乌兰夫等人在各自所在地区成立党支部或者直接参加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回族将领杨靖宇为代表的各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英勇抗战,用血和生命换来反法西斯的全民胜利,等等。他们都是对共产主义、对共产党、对国家有着高度认同和巨大贡献的先进个人或党员干部,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人民从来都没有忘记他们。如此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荣耀感、树立责任感,塑造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无私为公的品性,既是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亦是修养教育的激励方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