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GDP“破7” L型增长获共识

tebiebaodao 2016-02-01 15:24:14 总第304期 放大 缩小

尽管转型升级是主要目标,但对于L型经济走势来说,托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的投资抓手,尤其是民生、基建方面“补短板”的抓手,将是稳增长的发力重点。比如仅1月上半月,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批复超过2000亿元的基建投资项目,稳增长态势明显。

中国经济“年报”出炉,2015年6.9%的GDP增速符合市场预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经济增速保持平滑,但内部结构却出现明显变化,一些代表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的数据表现良好,产业结构出现明显调整。

基于这些数据,资本市场和各大机构都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在对未来经济形势的研判上,市场基本认可了此前《人民日报》提出的L型走势,认为中国经济将在合理区间内运行调整较长一段时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积蓄能量。

有官方人士表示,7%并不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数字,GDP增速在略低于7%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支撑中国的发展目标,更为转型争取了空间。而对GDP增速“破7”,海外经济学家也普遍表达了淡定之情,同时强调了改革的迫切性。

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是否见底?对于这一问题,市场一直存在争议。此前《人民日报》刊发的权威人士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文章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

数据公布后,业内人士普遍认可了这一判断,市场反应也堪称积极。A股放量强劲反弹,上证综指大涨近百点重返3000点上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预计,2016年经济会持续回落,并在年末出现触底趋稳的迹象,本轮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L型增长会有三到五年,目前还没到谈复苏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和多名专家都强调了6.9%的来之不易和丰富内涵。2015年全年GDP增长6.9%的数据并不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结构性调整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并没有采用强刺激手段,通过改革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些要素在发生变化。这个发展阶段就意味着我们产业结构要调整,往服务业、往高端的方向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放缓。但在放缓的同时,就业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从较为正面积极的反馈来看,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走势的认同和理解正在加深。开篇所述官方人士告诉记者,L型的判断极具艺术性,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境外唱空机构所描述的硬着陆,另一方面也承认了客观规律下的减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判断对于聚集全社会的力量专注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快速走出L型,实现U型或者V型当然更好,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中国政府不会再使用强刺激手段。”他表示,转变增长方式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海外认可L型增长

1月18日~19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AFF)上,中国经济无疑成为所有与会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称,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增速下降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威胁。他同时强调,中国的经济转型与改革不可避免,而政策的透明化可以更好地管理市场预期,抑制波动。

“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10%的增长,但也不可能长期保持低位。过去中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但现在中国政府注意到应该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祉,让人们敢于消费。”伯南克称。

“(经济增长数据反映出)政府有很强的决心要稳增长,6.9%这个数字,首先印证了新常态。”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称,同时GDP增速数据也反映出经济结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靠需求端刺激投资、刺激工业稳增长的做法可能已经失去效力,“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提高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减税,要让民营经济或个人发挥活力。”

瑞士银行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表示,中国GDP会呈L型增长,在投资下滑、消费业增长仍较温和、出口偏乏力的环境下,今年中国还将面临去产能的挑战,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可能比去年更严峻,预期GDP增速会下滑到6.5%。“财政政策今年可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但是硬着陆的风险比较小,整体会不可避免地在新常态过程中进行调整。”

除了海外经济学家对L型增长的基本认可外,投资人士也继续看好2016年“买入中国”的前景。

麦格理集团亚洲区首席执行官魏平表示,如果你看一下中国的消费数据,也会注意到网上消费数据不断增长。在“十三五”规划中,有很多结构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新的投资者出现,中国仍然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L型增长仍需投资托底

受需求结构转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年内较为低迷,工业增速的下降和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成为重要的病灶。

去年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思路,将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以及房地产去库存等定为今年的主要任务。在出清过剩产能的同时,扶持具有活力的产业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伯南克称,主要来自资源的重新配置,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尽管转型升级是主要目标,但对于L型经济走势来说,托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的投资抓手,尤其是民生、基建方面“补短板”的抓手,将是稳增长的发力重点。比如仅1月上半月,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批复超过2000亿元的基建投资项目,稳增长态势明显。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分析称,在拉动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在“临界点”上博弈,内需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因此扩大投资仍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

在许多学者看来,目前中国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但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L型增长的过程中,维持平稳的增速有助于托底,而目前加大投资仍有不小空间,包括公共产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

胡晓登说,目前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差距很大,很多地方包括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公共资源仍十分短缺,这也是加快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但目前供给明显不足,这一块必须补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