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个多大的“朋友圈”?

tebiebaodao 2016-02-29 09:29:15 荆 石/文 总第305期 放大 缩小

2015年12月16日上午,“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多次来过乌镇,很喜欢这个地方”的习近平,出现在全球媒体面前。在这个江南水乡,他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演讲。

演讲中,一个特别的词引发关注,那就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连习近平自己都说,这一段时间以来,我非常愿意使用“命运共同体”这个词。

呼应这个词的,正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互联互通共治共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至少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而其“定语”,也从“亚洲”走向“世界”,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空间”。

首次在国外阐释命运共同体,习近平选在了哪里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来自全世界的记者见证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共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亮相。

之前,细心的记者们已发现,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很特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这句话到底特殊在哪儿呢?党建专家给出了答案——这是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5个月后,这个词被习近平“推广”到国外。那是2013年3月,刚刚在全国“两会”上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他,开启任内首次出访。

答案,大家已经知道了。是的,那就是俄罗斯。

当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第一次在国外阐释了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如何诞生的

就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完成首访的那年秋天,一次重要的外交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言谈——这次会议是“专门召开”的。

那么,这次专门召开的会议有多重要呢?

先看与会阵容——7常委同时出现,有关地区、军队、国企、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大使、特使等悉数出席。

再看会议时间——从10月24日开到25日,开了两天。

再看举办单位——中共中央。

最后看报道规格——当时新闻联播至少用了5分钟来报道会议内容(新闻联播时长30分钟)。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事关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变得更加清晰。习近平谈到,要和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此后,“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等一系列新倡议、新理念、新举措,推动着中国的周边外交。

见证“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还有博鳌亚洲论坛。在2013年的论坛上,习近平强调“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论坛年会主题则直接定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阐释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张。之后,“一带一路”、“亚投行”成为了全球热词。

命运共同体如何上升到国家

安全层面

命运共同体,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外交层面”,还上升到了“国家安全高度”。

2013年11月,习近平出任总书记一年后,中央成立了一个全新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由习近平亲自担任负责人。

5个月后的2014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该委员会首次会议。命运共同体被他再次提及——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命运共同体,也由此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全新高度。

一个月后,2014年5月,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

此后的8月和9月,习近平又分别提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比如,他在会见老挝国家主席时指出,中老关系是具有广泛共同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他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坦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

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已连续三年提及

“命运共同体”理念,还跨越重洋,走向了非洲。

2013年3月,习近平首访的目的地还包括非洲。当时他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非双方始终有着共同历史遭遇、发展任务与战略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当时有媒体统计,习近平在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阐释“中非命运共同体”时,30分钟的演讲赢得了30次掌声,平均一分钟1次。

5个月后,习近平同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会谈时再次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2014年7月,习近平会见南非总统祖马,第三次提到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并进一步表达中国愿同非洲国家分享发展经验,促进非洲和平发展和一体化的意愿。

2015年12月初,习近平再次提到了中非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习近平还提出过

中拉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被习近平带到了拉美。

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巴西并出席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

他在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并进的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了中拉关系“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并呼吁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

这一全新理念,也让习近平成为在巴西国会赢得“最多掌声”的外国领导人。

国际媒体认为,打造“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新战略,甚至正在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构建新蓝图。

习近平如何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国纪平”的文章——《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读懂这篇文章,首先要知道国纪平是谁?

有媒体“爆料”称,“国纪平”取自“国际重要评论”的谐音。是人民日报针对国际问题的重要“笔名评论”。

无界新闻记者在文中查到一个重要数据——两年多来,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主席62次谈到“命运共同体”。

这个时间是5月,而截至2015年12月16日的“乌镇演讲”,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

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厅,悬挂着两幅中国画作——《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评价说,这两幅画折射出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8日上午11时25分许,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这里正举行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他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

这,也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当时他强调: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的那句“结语”——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多国领导人走上前去同他握手,表示祝贺。

乌镇演讲为什么对

“共同体理念”非常重要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乌镇的演讲,标志着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空间”。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还提出了5点主张。

在谈到“保障网络安全”时,他认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他强调要促进公平正义,并表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

目前,世界网民数量达30亿,普及率达40%。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普及率达48.8%。“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显然已不仅仅是外交层面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同70多个国家和多个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已越来越大。而命运共同体不仅涉及亚洲,走向非洲、拉美,还让世界参与其中。

(来源:无界新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