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海淘新政”能否救国货?

liaowangzhisheng 2016-04-20 10:39:04 总第311期 放大 缩小

来源:港股那点儿事

4月9日,中国内地开始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同步调整行邮税,取消了税费50元以内免税等政策,跨境电商告别了“免税时代”,使用“跨境电商综合税”代替行邮税。而作为消费者,如果想购买海外商品,则要付出更昂贵的价格了。

海淘新政,究竟是什么?

新政与之前的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一,再也没有了免税的途径。原来的个人物品进口,不属于一般贸易的B2B方式,约定税额以内,是一分钱都不用交关税的。现在,多了消费税(17%)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个人购买限额之内的按照主体价格的70%征收,合计就是11.9%的税。二,新增个人年度购买免税限额2万元。对于超过限值的进口商品,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全额的增值税和消费税。(17%增值税,17%消费税)。三,引导跨境电商企业与普通贸易企业的合理竞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内商品的的竞争力。四,新税制让跨境电商行业从国家层面被认可,并将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昔日“海购”低门槛政策的终结,将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这次新政的出台,对个别品类的海淘商品的冲击无意是巨大的,母婴、食品、保健类、低价的化妆品、护肤品、个人洗护用品、服饰电器手表等品类其实在海淘贸易中占据很大比例,而这些品类此后交的税会增加不少,价格上也就失去了竞争性。

不过唯一欣慰的是,高于100元的化妆品、护肤品、个人洗护用品、高于250元的服饰电器手表等,反而是少缴税了(限额内)。

此次新政中的,个人年度购买免税限额(20,000元人民币)可谓一个极具杀伤力的大杀器,对于那些通过直邮和转运方式海淘的购买者和对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的消费者来说,从跨境电商(天猫国际、洋码头、小红书、蜜芽等直接从“保税区”发货的电商)买东西交的税,变了!原本从跨境电商处购买只需要缴纳行邮税,现在将行邮税改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无疑会极大地打击海淘者的热情。

限制海淘=拯救国货?

近两年来的海淘行业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5000家,仅是2014年,中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就达到了449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1290亿元。

而预计到2016年底,中资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突破6.5万亿元,到2017年有望达到8万亿元。对比如此迅猛增长的“海外淘货”大潮流,国货压力巨大。

就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吧,根据《海淘十年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间,中国内地人海淘最多的为:以奶粉为首的母婴类用品。购买次数和成交额均名列第一。

因为2008年三鹿奶粉出事,从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的196万妈妈共在海淘奶粉上花掉了163亿元,人均消费8,343元。

而与此同时,去年爆出的国内奶粉巨头的业务增长缓慢,2015年,某国产奶粉龙头品牌也陷入了亏损,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降23.17%,净利润为负2.15亿元,同比下滑260.47%。

几家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增长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国内乳企,集体陷入“寒冬”。而海淘更是让中国的国货,雪上加霜。

跨境贸易如此强劲发展的势头,在目前中国,由于消费需求不振,使得消费品行业死气沉沉,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倒逼国家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尤显刺眼。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对比,为什么海淘行业能如雨后新笋一样有着强有力的生机?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中国的网友们,消费者,之所以喜欢选择海淘,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外商品有的比国内的更便宜;

二是国外商品比国内的质量更让人放心;

三是国外的商品种类更为丰富;

四是国外的品牌更大,品牌效应强。

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或是说品牌上来看,海外商品的这几大特点都促使中国人进行海淘行为。

个人觉得,除了国外商品种类更丰富之外,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很多国货的质量难以给消费者留下很好的印象,而我们常常接收到的信息,均是曝光衣食住行各行业都存在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极差的服务体验等印象。

对国货的认同程度偏低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所以,如果国货不能从自身出发,进行品质升级、重建信誉,而相关职能部门又不能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只寄希望于国家筑高进口壁垒和限制国内市场的开放度,与海淘商品相比,国货仍然不会具有竞争优势的。

从某种方面讲,限制和放宽,都不是解决国货卖不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做的不够好。

新政实施,消费能力会转回到国内来吗?

海淘新政对消费者的短期影响,一定是有效果的,在总体的海淘贸易量增速上起码短期可以预见会大大降低。

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算新政,也改变不了消费者对目前国货比较差的认同度,因为国货还是原来的国货,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那么新政只会强制性短期压抑海淘行为,但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海淘的心。

鉴于国内同类产品的安全问题频发,许多消费者出于对产品安全和对品牌信任度的考虑,对于海淘商品的需求不一定会大幅度减少。

还是以奶粉为例,从此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到最近的“假奶粉”事件,国内婴幼儿奶粉问题频频,已经在消费者中间造成了极大的信任危机,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即使跟以往相比海淘的进口奶粉价格有所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仍然会呈“刚性”的态势,更何况跨境电商的进口商品价格也未必会上涨。

另一方面,许多海淘商品也不太可能会失去其本身的价格优势。海淘所购商品在限值以内,不征收关税,且对于大部分不涉及消费税的商品(如奶粉、进口食品)来说,总体税率增幅并不是太大。

此外,对于大型跨境电商而言,由于规模效应,可以很快降低成本对冲税改的影响,即使税率增加了,跨境电商的商品成本也不一定会增加。

而且,国内海淘人口基数庞大,在限额内,海淘的这一部分人所占市场份额同样庞大,也就削弱了此次税改对整体海淘市场格局的影响。

我们要清楚的是:国人选择海淘,看重的是外国商品这张标签,而不是价格。

国货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政策的“堵渠道”或是“隔绝层”做法所能改变的,相反,如果一味的受到保护,我更担心的是“国货”企业会陷入无尽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是时候要敲响警钟了,“中国制造”的本土政策红利和低人力成本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一系列新兴国家正在穷追猛打,“国货”要想提高竞争力,还真得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下点硬功夫。

中国的企业家们醒醒吧,不要因为过多的政策保护而觉得一时间侥幸过关,你们作为中国的代表,要面临的,是更多来自国际品牌的挑战。

如果都是自安一亩三分地的心态,那么,整个国家,也都丧失竞争力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