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两个方向”首度露面,但其意涵和指向却让人深感亲切熟悉。
“效率与公平”的升级版
“改革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就是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改革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破除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活力,是改革的大逻辑。持续推进改革,不断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社会才可能迎来更有效率的发展。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及其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国家领导人开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药方,这充分显示出改革到底的决心和对形势的精准研判。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生活。只有让每个人都切实分享到改革成果,推进改革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样的改革也才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
可以说,“两个方向”正是“效率与公平”关系在改革方向上的应用,堪称其“升级版”。
直面现实焦虑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始终是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撬动利益的深刻调整。毋庸讳言,这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也必须要考虑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近1/3个世纪的改革历程:前30年,解决了做大蛋糕和“先富”的问题;今后,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要解决好分蛋糕和“共富”的问题。此言可谓戳中了当前现实。
与“效率”相对应的,就是“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的改革。当下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壁垒。以“改革红利”推动发展,必然要在革故鼎新上下功夫,这是毋庸置疑的做大蛋糕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差距拉大,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普遍现象。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通常伴随着收入差距拉大。当下中国,“公平焦虑”已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而这种焦虑不只体现在物质上,往往还体现在体验上、精神上。
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平包含着结果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诸多范畴。当“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当“寒门难出贵子”的喟叹依然无奈;当“知识不是力量、户籍才有分量”折射出体制壁垒的存在;当“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凸显出社会潜行的规则……毫无疑问,公平正义的概念已经拓展到各种领域,成为改革进程中的“刚需”。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予以回答,这就是分好蛋糕的方法论。
无限风光在险峰
俗话说,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难。改革将往的“两个方向”,都是巨大的挑战。
就目前的改革形势来看,“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触动利益本来就比触动灵魂还难,更别说目前需要触动的都是深层次利益。何况,那种“人人受益,无人受损”的普惠型改革越来越难以实现,改革常常面临众口难调、得此失彼的尴尬,遭遇“不是这部分人不如意,就是那部分人有意见”的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改革、提升效率、实现公平,其难度可想而知。
再者,当下的改革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当改革与转型升级的任务连起来,改革这一课题就被提到了更高层面。并且,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改革必须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依法依规进行,无疑也更考验智慧和担当。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之路固然并非坦途,但也正是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更需改革者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同时坚守以人为本的情怀。
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增添发展新动力中突显公平正义,才能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