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莫扎特、贝多芬旅居维也纳不同,舒伯特是地地道道的维也纳人,生于斯,长于斯,也逝于斯。舒伯特博物馆就坐落在维也纳鲁斯道福街54号。从外表看,这里只是一座两层楼的平凡旧屋,但这却是舒伯特生前居住的地方。他死后,人们将这里改为舒伯特博物馆。
舒伯特仅仅活了31岁,同样创作出数量惊人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歌曲创作。终其一生,他共写了600多首歌曲,包括为72首歌德的诗歌、47首迈尔霍费尔的诗歌、46首米勒的诗歌谱曲,因此成为举世公认的“歌曲之王”。通过旋律与和声,舒伯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些歌曲的意境,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诗歌的力量。
舒伯特的许多歌曲,经久不衰,传唱至今。我在德国生活的时候,就非常欣赏和喜爱舒伯特的歌曲,直到今天,我还常常会唱起《菩提树》这首意境丰富的歌曲或诵读《野蔷薇》这首哲理深刻的歌词。
《菩提树》选自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日的旅行》,歌词作者是诗人米勒。歌曲唱到一位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美好的时光,虽然如今颠沛流离,但仍仿佛能够感到菩提树的轻轻抚慰。这首歌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在宁静中给人以淡淡的乡愁。
《野蔷薇》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根据歌德的诗歌谱的曲。歌中唱道一位少年看到一朵美丽的野蔷薇,忍不住上前采摘。为了自卫,野蔷薇刺了少年的手。但最终仍然含悲忍泪,遭到采折。这首歌曲抒发了人际关系中常有的既爱又痛的矛盾情感。
虽然舒伯特与莫扎特、贝多芬一样,生前饱受贫困,但他更加不幸,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出名。舒伯特十分崇敬贝多芬。贝多芬病危时,舒伯特曾经两次探望。1828年11月18日,舒伯特在病重昏迷中发出呓语:“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第二天,他就溘然长逝。他的哥哥根据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韦灵公墓贝多芬的墓地旁边。1888年,舒伯特和贝多芬的墓又一起迁葬到维也纳中央公墓。我访问维也纳时,曾去他们的墓前留影致敬。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