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系列重大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局部改善,人们逐渐树立起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观念。这一切得益于生态奖励补助及其相关配套政策,草原在得到“休假”的同时,牧民实现减畜不减收,生活更有保障,牧民的心中逐渐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多一些扶持牧区牧业发展、促进牧民增收的政策,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调动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和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把生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持久地实现草原增绿、牧民增收。
今年降雨量较往年偏少,6月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草原目之所及依旧绿色绵延,白、黄、紫等各类花草已经高可及膝。即便是昔日盐碱化、荒漠化严重的一些地区,也披上了层层绿色。
呼热图淖尔苏木吉嘎苏台嘎查牧民拉希尼玛家的7000多亩草场上,羊儿如珍珠点缀其中,低着头悠闲地吃草。看着满草场的羊儿拉西尼玛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原来有没有收入要看老天爷的脸,遇到连续干旱,羊越多越赔钱,还得靠贷款过日子。现在每年有了一万多块的禁牧补贴款,养的羊比以前少了,但心里反而比任何时候都要踏实。”2011年起,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拉希尼玛家7000多亩草场被划归为草畜平衡区。拉西尼玛响应政策,夏天草场长势好的时候,平均20多亩草场养一只羊,冬天平均30多亩草场养一只羊。
今年5月底,拉希尼玛家今年接羔结束,羊的数量已经增至1000多只。为了防止超载放牧,拉希尼玛又租了5000亩草场。7月到9月,拉西尼玛家里一半左右的羊都要出栏。拉西尼玛说,从草畜平衡政策实行到现在,草场的覆盖率一直在提高,附近的苏木嘎查也没有因为过度放牧对草场造成破坏的现象出现。
“现在大家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牧民对草场特别有责任心,很少有人超载放牧。”谈到近些年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生态保护局局长呼日查说,近年来东乌旗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健全完善了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等生态保护制度,使该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基本趋于稳定。但是草原退化沙化趋势在一定区域内仍未根本扭转,部分企业在环评落实、排土场治理、抑尘防尘、复垦绿化等方面主动性不强,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保护任务仍很艰巨。
“今年,生态东乌旗将着力于全面完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生态底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等重大生态文明推进措施,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呼日查说,东乌旗最近出台的《东乌珠穆沁旗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划入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东乌旗的草原生态保护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牧区人口和牲畜数量急剧增长,内蒙古草原生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退化。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干旱为主、多灾并发的严重自然灾害,致使草原生态急剧恶化。近年来,内蒙古草原保护建设与利用严格按照“保护是根本、建设是关键、利用要科学、监管要到位”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高产优质苜蓿种植示范项目等一大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通过改革创新破解草原保护建设发展难题,圆满完成草原保护建设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持续好转、草原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