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转向非洲:中国的全球安全转移

redianlengkan 2016-07-29 15:39:05 总第321期 放大 缩小

2016年5月31日,伊斯兰叛乱分子袭击了联合国驻马里的维和总部,造成一名维和人员死亡,12名受伤。这种“打了就跑”的恐怖袭击在非洲非常普遍,自2013年以来已经造成65名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死亡。过去死伤的维和部队成员多为装备不良或训练欠缺的的非洲维和部队成员,而在这次的死伤清单里,一名中国维和部队士兵死亡,5名受伤。这位死亡的中国维和士兵被视为中国的英雄和烈士。这昭示着一个明显的事实——中国正在增加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中国的对非政策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转向非洲:中国全球安全的转移》的研究报告,对中国在非洲安全形势中的角色、动力、影响及欧洲的看法进行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非洲军事力量的增长符合其国家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反恐和减少流向欧洲的难民,中欧应该在非洲安全方面加强合作。然而,虽然存在合作的空间,但影响中欧合作的问题还有很多,民主与人权价值观便是其中的一个。

该研究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报告研究了中国在非洲承担的新角色,认为过去五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军事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增加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力量;2、积极应对非洲的非传统安全;3、建设海外军事基地;4、增大与非洲军事力量的合作;5、加大在非洲的外交投入;6、完善非战斗人员在非洲的撤离行动;7、加大对非盟的支持。

其次,报告对中国加大维和行为的参与背后的动力及中国维和部队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对于中国在非洲增加军事力量的意图,有些人的解读可能会别有用心,比如中国的维和行动不过是为了搜集其他国家的军事情报,保证中国的能源供给,或者是为其军队提供实战经验等等。

同时,报告认为中国维和部队的表现也有待提高——马里和南苏丹代表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转折点,中国在南苏丹有能源利益,但是在马里的经济利益却没那么明显——或许马里的安全形势可能会影响其邻国尼日尔对中国的铀供应。虽然中国在马里的维和部队装备齐全,但是由于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中国在马里的维和部队很少远离其军队驻扎地。同时,中国军队与当地民众之间的互动也不多。然而,由于战略利益显著,中国在南苏丹的主动性会强很多,效率也高很多,由于地区不同,所以其维和效率也不同。

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提升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的原因及对中国传统的“不干涉”原则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外交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不干涉他国内政,眼下,这一外交的清规戒律正在悄然改变。引发这一变化的动力主要有两个:1)中国希望建设其作为全球好公民的名声;2)中国希望保护其在非洲大陆的利益——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公民居住在非洲,中国必须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投资。此外,中国官员认为,中国派遣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中国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并不冲突,只要中国的军事行为是在联合国维和的框架之下。

最后,中国在非洲军事存在的未来走向如何?欧洲如何利用联合国维和部队作为途径加强与中国的安全合作?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对非洲的安全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作了很多承诺,但是后期的执行方面还存在很大挑战。此外,在军售和军事援助时,中国实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原则,这有可能会破坏欧洲在非洲大陆推进的民主与人权价值观。

尽管存在一些忧虑,中国在非洲军事的介入对欧洲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欧洲城市越来越将维和行动视为根除恐怖主义根源及制止大批移民的办法,在这方面,中国可以成为欧洲的一个合作伙伴。

中国已经开始将其作战部队作为维和部队的一部分派到了非洲情况危急的地方,比如南苏丹和马里。同时,中国已经开始在海外建立第一个海军基地,而且中国正在逐步参与国际反恐工作,为打击在非洲为非作歹的科博圣地(Boko Haram)和青年党(Al Shabaab)做出贡献。

欧洲应加强与中国在维护非洲安全与和平方面的合作,相互协调共同支持非盟机构等的发展,在军事援助的关键原则上寻求共识——比如民间监督、人权、军售的透明性等等。同时,当中国在非洲的行为导致了冲突、资源恶性竞争及腐败的时候,欧洲应该在一些国际场合对中国进行批评。

(来源:中美印象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