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江苏:聚焦科技创新打造转型发展主引擎

zhuantibaodao 2016-08-10 17:30:16 总第323期 放大 缩小

7月29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就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进行部署。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用功发力,努力建设科技强省,打造江苏转型发展主引擎。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石泰峰主持会议并讲话。

科技创新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李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李强在深刻分析了江苏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后指出,江苏发展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这样一个阶段。科技创新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努力建设科技强省。在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科技强省建设过程中,要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

李强指出,要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工作取向,一是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各地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攻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做强一到两个产业的创新中心。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作为重中之重,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要牵头组织对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要着眼未来有选择地进行前瞻布局。二是整合资源、联动推进。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的作用。着眼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推进开放共享。三是舍得投入、持续用劲。政府要下本钱,企业更要下本钱,要通过各种办法来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

加快形成江苏科技创新的优势特色

李强强调,建设科技强省,必须立足自身的基础,加快形成江苏科技创新的优势特色。要加快形成人才引领的优势特色,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政策,把人才家底转化成现实的创新优势,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的优势特色,通过更大力度“引进来”促进自主创新,更大步伐“走出去”嫁接全球资源。要加快形成区域创新的优势特色,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选准主攻方向,富集创新资源,加强分工配合和创新合作,苏中苏北地区要把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变成创新集群。

李强特别强调,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的背景下,要积极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的体制机制活力,增强科技政策的吸引力,增强各类创新平台的集聚力,增强创新文化的渗透力,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

石泰峰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加快提高供给体系的“技术含量”,增强供给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供给升级。要进一步强化和突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要着力完善市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资源开放共享,完善转移转化市场体系。要全面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切实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各个区域创新的协同,建立健全新型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推动分散式创新向系统性创新转变。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建设,深化科技投融资服务,发挥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支撑功能。

石泰峰强调,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这就需要尊重创新规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重点转到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上来,不断深化政府创新治理体系改革。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改革政府扶持创新活动的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明导向。

江苏省科技企业创新能力10强出炉

近日,《江苏省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在宁发布,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位列10强。记者注意到,10强榜单上,4家是医药企业,4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凸显。

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研究会夏春阳会长介绍,100强从全省70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突出“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等关键指标科学评选产生,其中前10强企业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注意到,10强榜单中有4家医药企业,4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业企业。从100强企业地域分布来看,68家企业位于苏南,苏中有17家,苏北有15家。作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主要阵地的苏南地区,大部分地区均位列前五,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创新实力突出。

2016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

由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中小企业局主办的2016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7月29日落下帷幕。记者注意到,最终进入决赛的30个项目全部来自“高知”型新创企业。

大赛于6月初启动,最终确认149个项目选手参加比赛。由于报名参与者众多,大赛特设苏州、常州、盐城三个预赛分赛区。在苏州赛区,参赛选手70%具备海归背景,51人中有博导4人、博士/博士后28人、硕士17人,其中不乏来自哈佛、剑桥等国外知名学府的创业者;在常州赛区,一批围绕“互联网+”、新能源技术展开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在盐城(苏中、苏北)赛区,基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项目显得格外亮眼,传感技术、智能数控、大数据等创新元素的加入,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也让人们看到苏北经济转型勃发的新动能。

经过3个赛区的预赛选拔和专家会审,最终遴选出决赛的30个项目(选手)。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生物医疗、健康环保、北斗导航、物联网(传感网)以及互联网等,其中装备制造和互联网两大提升计划项目占主体,80%以上为新兴产业类项目,且全部是已落地“双创”项目,成长潜力巨大。

大赛聘请软银中国、红杉资本、江苏高科、江苏银行、金茂资本等著名创投机构、高校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担任专家评委。获奖者除获得授牌鼓励和奖金外,还可得到江苏银行为其提供的总额不低于5亿元的“双创项目”授信支持额度。

科技推动人才拉动南京“科教城”变身“科技城”

50多所大学、70多万科技人才、700多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80多位院士和260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国内,像南京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科教资源的城市,恐怕很难找到几座。然而曾有很长时期,科教优势带给南京的只是“科教城”的声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少有亮色。

南京如何彰显自身科教优势,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深度融合?

科技推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南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目前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当年,南京工程学院的几位教师,利用几间宿舍创办起康尼机电公司,自主研发轨道交通自动门。如今的康尼机电生产着国内干线列车40%、城轨列车50%的自动门。

大学科技园,是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位于仙林大学城的南京大学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短短几年间已有1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入驻。

南京市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南京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接近5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人才拉动,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在南京,高校每年软件业相关毕业生有5万人之多,仅软件谷的从业人员就达18.5万人。立足自身科教人才优势,南京将科技人才创业作为科技、人才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近年通过“科技九条”等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人才转向科技创业人才。

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产业,是南京另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江宁区,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与他的团队,正致力建设引领国家移动通信和未来网络发展方向的创新基地,一个“无线谷”已渐露雏形。“十二五”期间,南京“321人才计划”累计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492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49名,集聚34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前来创业。

园校联动,大学城全面升级科技城。科技园区与高校联动,成为南京近年经济板块发展的新亮点。今年7月2日,南京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密切合作建设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和生物大数据研究中心。此前的4月,江北新区已与南京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争取南京大学的高新技术成果优先在这里转化。

借重高校创新资源,南京的两座“大学城”正经历向“科技城”转变的功能提升。如今的仙林科技城已集聚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京“321计划”等高端人才600余人,成为南京科技人才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基本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科技、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链。而在江宁大学城,江宁高新园依托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形成了以生命科学为主导,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格局,生命科学企业超过250家。

(编辑/王云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