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强富美高新江苏描绘制造业强省线路图

zhuantibaodao 2016-09-13 18:15:37 总第326期 放大 缩小

江苏是中国工业经济大省,早在“十五”期间就被党中央、国务院列为全国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先行先试省份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紧密围绕中央领导视察江苏时所做的指示和国家战略部署,努力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实现全国“六连冠”。

近日,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召开行业会议,贯彻落实江苏“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创新驱动上升为核心战略,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与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全国“六连冠”。江苏以占全国1%的国土资源,创造出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与10%的财政收入。出席会议的全省260多家装备制造业精英,就当前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供给侧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广泛交流、献计献策,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探索转型发展路径 创新型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江苏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得益于全省创新型体系建设,得益于全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正确路径与规模企业博击市场、抱团作战的奋斗精神。

“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江苏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大。2015年,全省286家机械企业列入江苏智能化创新项目3年滚动发展计划,投资总额达572亿元。南京市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控制设备等五大核心装备制造业发展,建成中国第一家智能电网产业示范基地,全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增幅同比增长15%以上。无锡市以建设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2015年,建设投用的国家级智能交通产业园,吸引了包括千万科技、易华录、键桥电子等上市公司与中交北斗等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打造全国“道路交通感知中心”、“道路交通大数据中心”和“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十二五”期间,江苏装备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领先全国。2015年全省新增省级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5家,新增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8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6家。盐城市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共入驻企业63家,有31款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产品进入国家产品目录。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1/4以上份额。

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各领风骚。镇江市航天航空产业园初步形成以通用航空整机为笼头,涵盖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关键部件、应用新材料、航空服务等全产业链;南京市建成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产品品种、产量、销售等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扬州投资50亿元新建的宝胜电缆科技城初具规模,吸引了数10家企业入围;仪征上海大众汽车产业基地新增10万辆整车与30万台发动机项目建设投运;盐城市建成全省产能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与国家级环保科技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风电产业产销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创新型规模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创新型装备制造业,是中国调结构去产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十二五”期间,江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产品。

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十二五”期间,江苏装备制造业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海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化的严峻形势下,国际化路子进一步拓宽,外向型经济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2015年,全行业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外贸出口总额高于全国机械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基础件、内燃机、重型矿山设备等分行业在全国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其中电工电气行业完成出口额167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30%,内燃机行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33%。连续两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5强的徐工集团,成为中国工程机械海外扩张领头羊。2015年,徐工集团出口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1千台套以上,产品出口174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收入突破23亿美元,连续27年保持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优势。

布局“十三五”发展战略 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步伐

按照江苏省经信委规划,江苏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定位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装备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具体目标要求:

规模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规划到202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7万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达40%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装备比重提高到25%,新增省级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产业基地40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10家省级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并应用50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比例占50%;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培育两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5家超500亿元、50家超100亿元、100家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培育10家有一定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其中5家以上成为国际影响力较大的跨国企业集团。

围绕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确立了五项装备制造业发展线路图。

南北中协调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江苏省优化区域与产业发展布局,苏南地区加快机械工业高端化发展,注重原始创新,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兴电力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与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发展区。苏中地区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链,重点建设优势产业集聚区与全国装备制造业带动发展区。苏北地区加快培育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石化冶金、新型纺织机械等特色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机遇,强化引进消化,注重创新发展,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示范区。

强化创新驱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一批跨领域、跨地区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基础研究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扩散,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大力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强对关键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突破性攻关。

加快两化整合,建设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加快江苏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步伐,推动装备设计开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加大力度建设智能型车间与智能化工厂,集成开发应用一批柔性制造单元、工业机器人制造体系、自动化生产装配线、自动化物流立体仓库系统等智能成套装备,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生命周期全覆盖的智能制造综合体系。

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知名质量品牌,造就一批名优特精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行业领军型企业,做特做精行业“小巨人”企业,带动更多专业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新机制。培育行业品牌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江苏机械名优企业和品牌产品,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追求高端卓越品质,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组织重大质量攻关,全面提升行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塑造江苏机械行业高质量、大品牌整体形象。

推进绿色制造,建设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强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大机械工业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源头减毒、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绿色智能装备改造升级,淘汰装备领域低端产能。大力推行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再制造产业,大幅度提升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装备制造业强省,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编辑/王云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