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唐 芳/文、图
“1996年8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东西扶贫协作部署,深圳市对毕节试验区进行对口帮扶……2000年4月,深圳市政府合作发展基金会管理委员工作会议召开,该基金会1996—1999年期间共向毕节地区20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720万元……2007年11月20日,黔深经贸合作毕节试验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共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350.88亿元……2016年7月20日至22日,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林洁率深圳市工商经济代表团赴毕考察,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动两地产业合作……”这些数据,是记者在位于毕节试验区同心大厦的“同心展览馆”看到的深圳帮扶毕节大事记中的一部分。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多年来毕节试验区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其中尤以深圳为甚,这一点,从同心展览馆的相关陈列便可一目了然——在荟萃各民主党派倾力助推毕节发展的“同心”和声集锦中,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的积极贡献被单列为一个展区出现在整个展馆的压轴部分,“开展帮扶捐赠”、“助推产业发展”、“干部交流培训”、“帮助改善民生”、“参与农村建设”,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照片,记录着20年来深圳始终不懈对口帮扶毕节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带给参观者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与震撼,同时也为试验区建立以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8月23日同心展览馆的参观,也正式拉开了深圳记协港澳分会采访团赴毕节采访活动的序幕。在为期五天的采访中,记者们在深圳记协副主席旷昕的带领下深入一线贫困地区以及深圳帮扶建设的职教城、产业园和新农村等地实地参观采访,深切感受到了20年来深圳对口帮扶毕节的无私与大爱,看到了深圳心系老区、情牵毕节的丰硕成果。
扶贫必扶智 补齐教育短板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习近平主席对教育扶贫的论述,道出了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性。
8月23日上午,记者团一行结束同心展览馆的采访后便径直来到了位于毕节试验区金海湖新区的职业教育城,据悉金海湖新区是一个以城市教育为主的新区,目前已与深圳龙华新区结成一对一帮扶,是唯一一个新区对口帮扶新区的地方。2015年9月,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毕节市工业学校入驻职教城新校区。该校宣教处张处长介绍说,2013年以来深圳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00万元,支持毕节市工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实训楼3栋,为工业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另外,深圳还采取了职业学校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师资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等方法,促进该校的职业教育水平和学生就业情况。据记者了解,2013年深圳市第一职业学校帮助毕节市工业学校培训了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2名;也是从2013年开始,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结对帮扶毕节市工业学校。2014年开始,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与毕节工业学校联合招收了“2+3”学制汽车技术应用专业高级技工班41人,2015年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已安排培训毕节市工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汽车制造技术专业教师各2名。此外,还通过校校、校企“订单式”联合办学,让该校的毕业生就业有保障,就业率达98%以上。
20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对毕节试验区智力扶持力度,把帮扶毕节试验区教育事业工作作为己任,在学校建设、教师培训、学生资助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很多的帮助。据悉,深圳已累计支持建设了283所学校,改善了12万名学生就学条件;捐赠1350万元建立了“毕深教育发展奖励基金”,长期资助失学儿童返校学习;设立1亿元深圳—贵州教育助学基金,专项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此外,还着力提高干部群众素质,共为毕节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21期,培训干部5328人次,扩大“黔深雨露直通车”项目试点范围,共接收1875名毕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赴深圳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等等。
深化经贸合作 助推产业发展
“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要依靠产业带动和必要的政策激励,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习近平主席在谈扶贫攻坚时,表示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这一战略部署,20年来,深圳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帮扶,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圳模式。
资料显示,20年来,深圳市不断深化双方经贸合作,着力拓宽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上,深圳市将“毕电送深”项目纳入了《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市工作计划(2013—2015年)》,明确以推动国电织金电厂直供深圳送电项目为突破口,推动双方能源资源的深度合作。其中,国电贵州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联合投资建设“黔电送深”大型煤电合作项目,一期2台66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约52.3亿元,目前已正式运行。在招商引资上, 2013年5月和2014年10月,在深圳市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下,毕节在深圳市成功举办了“毕节市2013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和“2014年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累计协助贵州举办招商推介会28次,共签协议金额达930亿元。支持打造深圳华润(毕节)循环经济产业园、金海湖新区智慧产业园、长顺威远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重点引入华润、大中华等龙头企业入驻,吸引了一批大数据、商贸流通、电子信息等企业集聚发展。在帮扶方式上,深圳市采取基金贴息贷款的方式,向毕节29家地方企业发放贴息贷款5365万元,扶持产业项目34个。除了贴息贷款,还通过低息借款的方式,帮助建设“造血型”项目133个,累计投放资金1.4亿元。其中,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借款成功走出困境,成长为贵州省级扶贫龙头企业、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带动扶持农户1000余户;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借款扩大了生产规模,还以债转股的方式进一步为其增添发展新动力,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医药医疗大健康产业集团,注册资本17亿元、总资产101.7亿元,成为黔南州首家上市企业。在农业产业合作上,支持毕节与深圳企业合作,建立农产品展销平台、发展电商产业。其中,深圳新一佳超市集团有限公司与毕节七星关区合作,实现了农超对接。深圳新一佳公司自2014年与当地农产品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已采购鸡蛋1762.7万枚,核桃3吨,马铃薯14吨,采购金额达1120.1万元。
2015年11月,深圳市决定将深圳智慧产业园33家企业的制造基地整体转移至毕节经济开发区,建设“毕节深圳智慧产业园”,签约资金达40亿元。目前虽然还处于建设投产初期,但每天已可生产出2万多件产品,月产值超过1000万元。8月23日,记者团一行也来到了这个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市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组团“迁徙”项目——毕节深圳智慧产业园。
在产业园里,记者注意到已有贵州美高精密部品有限公司、贵州诺亚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安品源实业有限公司、贵州中森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中森高科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威旺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入驻毕节经济开发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建成生产充电器、电源、智能终端、小家电等产品生产线,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其中,贵州诺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洪友接受了记者团的采访,他介绍说公司2015年12月入驻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2亿元,项目首期已投产,主要生产智能家电、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穿戴、LED显示屏等产品,累计实现产值400万元,目前解决就业400人。预计今年产值1000万元,税收15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600人。记者团一行参观了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彭洪友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们公司生产的各类电子小部件,一边介绍说他们公司的研发、成品销售主要是在深圳宝安区,园区每天都有物流车对开深圳。同时公司每天能生产3万只电子烟的小部件,以出口美国为主。
改善民生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习近平主席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20年来,深圳市大力支持毕节试验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随着脱贫攻坚的脚步愈加坚实,深圳对毕节的帮扶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年度帮扶资金量从2012年前的每年1000多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300多万元,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达5.44亿元。这些资金解决了毕节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使原来的贫困乡村变成了“村容整洁、产业发展、村风文明”的新农村。
在五天的采访活动中,记者团来到深圳市对口帮扶的两个典型地区——赫章县水塘堡乡水潮村和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乌骡坝社区。
在水潮村,村支部余书记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着水潮村这些年的突出变化,细数着深圳帮助水潮村的点点滴滴,他介绍说深圳对口帮扶资金180万元,其中130万元用于房屋改造,新建改造黔西北民居,30万元用于通组路硬化,20万元用于通寨路硬化。房屋与道路改造完成后,使项目区516户2786人直接受益,对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得到解决,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的改观。
在乌骡坝,记者看到这里的道路整齐干净,清雅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别具风味。而在2008年以前,社区经济落后,住房简陋,交通闭塞,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短短几年的巨大改变,来自深圳的对口帮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扶贫开发。乌骡坝社区支部书记潘波介绍说,社区利用深圳帮扶资金建成毕节试验区皖西白鹅种鹅圈39间,让群众养鹅,很多群众还搞起了避暑山庄,去年还建成113个蔬菜大棚,发展特色香葱、大葱、草莓等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产业,每亩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总收益在300万元以上。社区有发展能力的农户还开办了农家乐、开心农场、自摘草莓园等,平均每天游客达1000余人。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产业收入从2012年30万元增至2015年1000万元。短短几年,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3480元增加到2015年9160元,贫困人口从2008年的995人减少至2015年末13人。乌骡坝从贫困村蜕变成了观光旅游文明村。
数据显示,深圳市累计已在毕节市援建乡村、组公路3004公里,改造18个乡镇通信设施,建成乡镇输电线路14条162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4处;投入2.58亿元资金支持410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带动毕节市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加速改观。仅2013年至2015年深圳市级层面安排的帮扶项目资金就达1.06亿元,年均3500万元。这些“雪中送炭”的资金支持毕节市161个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近20万贫困群众受益,从山穷水尽到山清水秀,从生态恶化的贫穷之地变成林茂粮丰的“美丽乡村”。今年,深圳还拟增加4个区结对帮扶毕节市金沙县、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和金海湖新区,以实现深圳各区“一对一”帮扶毕节市县区全覆盖。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