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楼市或现拐点?

tebiebaodao 2016-10-18 22:18:43 总第330期 放大 缩小

10月11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澳门举行,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根据新华社现场直播,李克强总理在讲话里详细谈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这是“国庆调控风暴”后,最高层第一次公开表态。他说:

“现在外界对中国的债务、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风险有些议论,我认为,对这些问题要客观全面看待。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中国新型城镇化今后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住房需求将呈增长态势。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情、城市特点的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有决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且为明年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总理的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什么?

1、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面向好,总理着重强调了“新型城镇化今后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住房需求将呈增长态势”。这事实上是在向市场喊话,虽然20个城市出台比较严厉的调控措施,但中国楼市的基本面没有逆转,没有必要变得特别悲观。

2、楼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而不是打压楼市,或者让楼市暴涨。所以,我认为管理层要的走势是:长期看是慢牛,短期看可以是横盘,近期适当有点跌幅也是可以的,但跌幅大了绝对不行,因为会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

3、由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楼市出现严重分化,因此未来调控必然是因城施策,或者叫一城一策。包括未来的房地产税,都会如此,最终可以开征房地产税的城市不多,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很有可能免征。而北上深这类城市,可能会有比较严厉的房地产税。

4、总理把楼市和金融风险放在一起说,这说明最近的调控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泡沫过大,最终引发类似去年股灾的金融风险。

5、“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这将是各地政府的主要目标。但基本住房需求和住者有所居,是包含租房在内的,不能都理解为买。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市场产品形态将多元化。

6、总之,总理此次对楼市喊话含义非常丰富,既不希望进一步刺激楼市走高,也不希望楼市因调控而暴跌。

此外,在谈到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问题时,他是这样说的: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是稳健的,流动性保持合理的充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高,而且我们风险弥补和吸收损失的能力比较强。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途径,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

这两段话跟10月10日出台的“降杠杆”、“银行债转股”的中央文件相呼应。在那两份总计不到1万字的文件里,仅“股权”就出现了38次,如果加上“股本”、“股票”则达到40多次。由此可见,在房地产市场降温之后,中国试图开启“印股票时代”的急切心情。

通过股权市场激活直接融资,降低企业杠杆率,把投资重点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但这不意味着“印钞票时代”(货币超发+城镇化+房地产+大基建)的彻底终结,也不意味着房地产被“踢夜壶”。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还需要房地产来充当“扶上马、送一程”的“护法者”角色。

国土部透露“惊天秘密”

10月10日,国土部又爆出一个大消息,透露楼市的惊天秘密!

国土资源部、发改委、住建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人地挂钩”的新的土地供应制度。

提出2015-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约3900万亩,其中包含了进城落户1亿人口的各类用地需求,初步估算为1200万亩。然而,却没有一亩安排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文件还提出,超大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因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每日经济新闻地产主编杨羚强表示,国土部的政策,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大城市的限购政策恐怕在5年内都不会退出,不但不退,限制还可能比之前更严。因为这些大城市,并没有为可能流入的1亿农业人口准备好相应的建设用地。而且,不只是北上广深,可能会有更多城市开启长期限购。

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对于有人口吸引力、户口控制不是特别严的大城市来说,人和土地的挂钩,将给这些城市带来显著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有益于抑制高房价。但对于北京和上海这种人口吸引力巨大,但户籍管理特别严的城市来说,反而会出现供地脱离实际人口的倾向,最终导致住宅稀缺,房价上涨的情况。

像北上广深这些超大城市,外来人口不断流入,建设用地又不加,人均建设用地自然会大幅减少。不只是房价会继续飙涨,交通也会更加拥堵,到时,楼市限购政策不但不退,还可能比之前更加严格。

楼市的钱会流入股市吗?

广发证券表示,未来可能导致房市资金流入股市的条件是:行政调控导致房价出现短周期下跌,且货币政策维持或者进一步宽松。这个条件其实是相当苛刻的——首先,要保证这次房价下跌是短周期的下跌,而不是长周期的向下拐点,否则“负财富效应”会导致包括股市在内的所有风险资产下跌;其次,从周小川近日讲话来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很低,反而有货币收紧的可能。

基于国内经验,广发证券总结道:“货币宽松周期下的房价下跌或对股市有利,但货币紧缩周期下的房价下跌并不会使资金回流股市。”具体来看,2008年9月、2014年5月这两次房价下跌都处于货币宽松周期之中,这期间股市一次先跌后涨、一次大幅上涨,确实不排除有房市资金流入了股市;而2011年9月房价下跌之前,货币政策是在不断收紧的(2011年7月还加过一次息),到了2011年12月5日的降准才确认了货币政策从紧缩到宽松的转变,而在当时整个房价下跌期内股市都是震荡下跌的,说明房市资金并没有回流股市。

中金首席策略师王汉锋团队发表的报告称,基于当前A股局部估值仍偏高估、地产调控之后需要调整增长预期、美联储加息风险上升及股份解禁减持等综合影响,未来3-6个月仍可能是A股的风险释放期,楼市调控带来的资金轮动对股市的积极效应可能需要到更晚的时候才可能体现得更明显。

申万宏源策略研报亦表示,需要看到房价回调一轮之后,才会看到股市流动性受益于房市资金流入;此外,历史上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是金融危机预期,现在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流出与流入其实是个悖论。”广证恒生策略分析师张文轩表示,会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很多人认为进入了楼市的资金短期很难出来,甚至认为说近期调控之后,成交量萎缩快,无法成交会导致资金无法抽离。但忽略了8月-9月有巨量成交,这表明有很多人涌入,但是也有同样的资金涌出股市。

国务院发大招,再次闻到牛市的味道?

10月10日收市之后,国务院发布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分别是《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它的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

此外,在谈到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问题时,总理是这样说的: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是稳健的,流动性保持合理的充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高,而且我们风险弥补和吸收损失的能力比较强。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途径,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

这两段话跟“降杠杆”、“银行债转股”的中央文件相呼应。在那两份总计不到1万字的文件里,仅“股权”就出现了38次,如果加上“股本”、“股票”则达到40多次。

于是,一个猜想似乎正在坐实:楼市入冬之后,股市必须有一波行情。

第一,这是为了债转股,以及给企业降杠杆;

第二,这是为了给人民币资产带来赚钱机会,否则热钱会去冲击人民币汇率!

刘晓博认为,在房地产市场降温之后,中国试图开启“印股票时代”的急切心情。通过股权市场激活直接融资,降低企业杠杆率,把投资重点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来源:综合21金融圈、中国经济网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