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华君武:用漫画扫除灰尘 鞭挞不正之风

fengyanfengyu 2016-10-18 22:30:52 熊光楷/文 总第330期 放大 缩小

1925年5月,上海的《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并注明为漫画,这是中国最早称之为漫画的作品。在各种形式的漫画中,我尤其喜欢幽默而智慧地对社会及人生进行讽刺的漫画,这类幽默讽刺漫画既利于治病,同时又不苦口,实在不是良药,胜似良药。在这类漫画中,华君武的漫画代表着最高水平。

我和夫人寿瑞莉共收藏了两本华君武的签名盖章漫画集。分别是《华君武漫画选(1955年至1981年)》(新世界出版社,1989年第三次印刷)和《华君武漫画选(1983年至1989年)》(今日中国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虽然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都不相同,但这两本书的开本及装帧设计都是同一风格,内容也有连续性。这两本书都是原驻埃及武官曹彭龄帮助收集的,华君武的签名落款时间是1999年10月。

我和夫人寿瑞莉都很喜欢这两本书,除了华君武漫画本身的魅力外,还因为这两本书都是汉英对照,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幽默与讽刺的书籍。有人说,笑声是没有国界的,但幽默是有国界的,因为理解幽默、欣赏幽默,有时候需要文明与文化的背景。但在我看来,华君武的某些漫画,可以打破文明与文化的隔膜,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开颜一笑的同时再回味思索一番,经典漫画的魅力也在于此。

例如一个讽刺戒烟的漫画《决心》,画的是某人下决心戒烟,把烟斗从窗口扔了出来,但他马上就开始反悔,又迅速跑下楼,接住自己刚刚扔下楼的烟斗。有人问马克吐温:“戒烟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马克吐温胸有成竹地回答:“那有什么难的,我已戒过一千次了。”这个漫画与马克吐温的笑话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华君武在注释中说,这幅漫画“决不限于讽刺戒烟”。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许多朝令夕改、意志薄弱的人和现象都在此画讽刺之列,与马克吐温的笑话相比,这幅漫画的讽刺范围无疑要广泛多了。

华君武是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与领导者。他于1915年出生在杭州,因为家境困难既没有进美术学院,也没有念完大学。1930年,还在上初中的他向一家报纸投寄漫画稿,画了200多幅,最后被采用一幅,这对华君武以后走上漫画创作的道路起到了激励作用。由于没有上过美术学校,所以华君武自称“民间艺人”。但他认为,虽然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在绘画技术上有弱点,但民间艺人也有好处,他来自民间,和老百姓比较接近,显得更自由,也更易于博采众长。“我没有老师,但我又有许多老师,中国的、外国的,甚至孩子的一张画,只要对我有启发,都可以成为老师。”华君武说。

今天的读者看华君武的漫画,有时会觉得形式老派,尤其是几十年一贯地使用毛笔创作,笔画粗犷,似乎不够时髦现代。但我认为,这正是华君武漫画独特的形式美。而且,看了华君武的自序,我发现,这也是华君武提炼自己漫画艺术,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华君武的漫画生涯起步于旧上海,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他不愿做亡国奴,于1938年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了8年。在此期间,他除了给《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画漫画外,还在学院办了一个小小的漫画墙报。但他很快发现,他的漫画,知识分子还容易看懂,但农民或农民出身的干部就未必看得懂。这是因为他较多地受到外国漫画的影响,而且原先在上海的读者对象也以知识分子为主。通过阅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华君武接受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民族化的论点,从此奠定以后的创作道路。

1958年,华君武在英国伦敦访问时,遇见英国著名漫画家大卫劳。大卫劳不怀好意地问华君武:“中国有讽刺吗?”由于经常遇到怀有偏见的外国漫画家,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允许讽刺或者害怕讽刺。华君武在漫画选的序言中明确回答说,他参加革命后除了“文革”期间,其余时间都在画讽刺画,从来没有受到压制,而“文革”中受到批判和压制也不属于讽刺的问题,因为许多不画漫画的人也照样受到了迫害。“在新中国,我们需要讽刺。”华君武说,“我们的社会脱胎于旧社会,社会的制度变了,残存于人们头脑中几千年、几百年形成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思想、旧意识、旧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并没有随旧制度而消失,在新的情况下陈腐的思想还不断地从外间侵袭;新旧思想、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斗争就是中国当代漫画的主题。讽刺旧思想就是为了巩固新思想、巩固新的社会制度。”

“我将继续用漫画去扫除各种灰尘,去鞭挞一切不正之风。”在《华君武漫画选(1983年至1989年)》的序言最后,华君武这样写道。可惜,随着2010年6月13日华君武以95岁高龄去世,这支幽默讽刺的笔永远停止了工作。但他对各种灰尘和不正之风的幽默讽刺将永远发人深省。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