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冯远:“人”的艺术与“艺术”的人

fengyanfengyu 2016-11-08 16:25:52 熊光楷/文 总第332期 放大 缩小

早就知道冯远,但初次谋面相识,却是在2010年1月9日“澹然无极:中国书画名家司法保真学术提名展”开幕式上。那一天,我和夫人寿瑞莉受邀参加开幕式,我还参加剪彩,冯远作为中国文联当时的副主席,也是剪彩嘉宾之一。

冯远儒雅谦逊,我们一见面就谈得投机,而且他和我都出生于上海,就又多一些共同话题。那一天,我带了一本《中国美术家作品集冯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他很高兴地为我签了名。同时他还说,他还有一本内容更全面的画册,改天送我。后来,他将《中国画名家经典冯远》(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签名盖章赠送给我和寿瑞莉。

通过仔细阅读欣赏这两本画册,我们发现,对于冯远的艺术之路需要把握“三种身份”和“四类题材”。“三种身份”,即对冯远而言,他的职业生涯交织着三种不同的身份:艺术家、学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艺术家、学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这三种身份相辅相成,培养了冯远的胸襟气魄,也形成了冯远的艺术风格。《中国美术家作品集冯远》的前言中指出,冯远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类:一、历史主题性创作;二、抽象水墨实验;三、都市人物系列;四、古典诗意之作。从总体看,这四类题材虽有不同,但异曲同工,共同组成了冯远缤纷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冯远的历史主题性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早期代表作《秦隶筑城图》。这幅图以万里长城为背景,以苦难深重却在创造世界奇迹的秦朝奴隶为主体,以黑墨为主调,深沉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抗争精神和顽强斗志。以《秦隶筑城图》为起点,1982年的《英雄交响曲》、1984年的《保卫黄河》、1987年的《百年历史》……冯远通过一幅幅史诗般的作品塑造出英雄、时代、历史、人民等恢弘壮阔的画卷。

冯远的抽象水墨实验作品更像是为他的人物画进行的水墨实验。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冯远在水墨技法方面都独树一帜,其中典型的就是他的抽象水墨实验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作支撑,但意蕴无穷,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欣赏趣味和多种多样的联想。在此基础上,冯远又尝试着将水墨实验的效果与戏剧脸谱、汉字以及一些具象物体相结合,使他的艺术表现力上了一个台阶。

冯远的都市人物系列则突破了中国画的题材局限,把笔墨对准了当前社会中活生生的个人。在传统上,中国画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等类别。在表现人物时,以古人为主。冯远的都市人物系列打破了这个局限。在他的笔下,既有坐在电脑椅上的老教授,又有打领带穿风衣的都市白领,还有踢足球的运动员。在绘画中,冯远的笔墨大胆泼辣,写意传神,很好地将现代精神与传统技法融为一体,可以说为中国画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在面向当代、面向未来进行绘画创作的同时,冯远没有忘却中国画的根基。他的古典诗意之作既是向古人学习致敬,又是在寻求突破超越。这些绘画仍以人物为主体,把人物放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之中,用画表达古诗意境,用古诗提升画的文学蕴藉,达到了诗情与画意融洽无间的境界。与浓墨重彩的历史主题性创作相比,冯远的古典诗意之作清新优雅、安静祥和,表现出冯远艺术创作的另一面。

应该说,在冯远身上,“三种身份”和“四类题材”是一个整体,冯远在其中自由转换,游刃有余。而我特别欣赏他对当代中国人物画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关系的阐述。在《“人”的艺术与“艺术”的人》中,冯远写道,“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并不仅限指具有特色的中国情境,可以泛指东西方植根于今日现实的艺术。尤其是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的实验之后”,现实主义“扬弃吸取了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观点、方法和技巧。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诸如意识流、多中心、反讽、戏拟、夸张、趣味化等等手法,加入了某些诸如对于人生荒诞乖谬冷漠一面的揭示和表现。既反映出人的英雄、崇高的一面,也展示出人的世俗、平庸的另一面;人不再是某种平面脸谱式的简单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现实人以及对世俗生活中心瓦解、现实心态的描述表达等,这使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内蕴外貌都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我想,欣赏冯远的艺术作品,甚至欣赏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上述理论都具有启示意义,借用冯远的话,就是使人物画成为“人”的艺术,使画中的人物成为“艺术”的人。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