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行八千里,洞晓关东旧事,百年兵弋峰火,相融于心胸,或许是冥冥之中,让他做一次历史见证。抗战生涯撰成百万字长文。年过花甲带病创作长篇巨制,坚韧的毅力让人由衷的钦佩!他是谁?他是作家赫连佳新。
关于作者
赫连佳新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青年时期历尽坎坷且自强不息,从学校毕业之后,在工厂里当工人,从事过很多工种,后来转到农业系统以及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作品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这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整个五部预计450万字,一、二、三部已经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三部共240万字,四、五部正在创作中)。
关于《关东秋叶》
“关东”,泛指东北三省,那里是作者的家乡。满族同胞是人口仅次于汉族,排列于第二位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满清封建政权后,大多数的满族同胞和一部分东部蒙古族都改姓换名,以求保护自己。实际上当时除了个别大城市发生了军队对满族王公的哄抢外,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还是主流。
随着生存的需要,很多满蒙青年参军,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得到迅速的提拔重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抗日运动。在那些举着义勇军大旗的队伍里,有着很多的满族、蒙古族战士,他们艰苦卓绝地浴血奋战,和日本侵略军进行着无畏的厮杀,毫无怨言地将鲜血撒在家乡的黑土地上。
满族是一个主动与汉族同化的民族,直至最后全盘地吸收汉文化而彻底地融进了中华民族。所以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伪满洲国建立后,很多的满族同胞并不认同这个伪政权,而是积极地继续和日本侵略者及伪政权做殊死的斗争。这部书旨在还原当年的原貌,把中华民族里那些汉族、满族、蒙古族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展现出来。
《关东秋叶》是一部历史性军事题材作品,它是作者的关东系列题材中的首部。它的主线就是通过东北民众地方武装从小到发展壮大,以及他们所经历过的无数次大小战斗来构思的。在1894年甲午战争到1937年抗日战争这一时间跨度上,展现中国东北地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面貌。书中的几个主人公分别从不同的环境和角度,表现中国东北人民的生活和经历战争的过程。
当年生活在东北的满族、汉族、蒙古族同胞,历经苦难和悲欢离合,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书中的两个满族家庭,在历史上的恩怨,就像乱麻一样地纠缠在一起。在那个乱世纷繁的时代,他们各自经历了生活的磨练而成长起来。当他们面对着外国侵略者的压迫时,毅然决然地携起手来与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战斗,他们是那白山黑水,长江黄河的子孙。与这块土地有着共同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有着永远割不断的联系。
《关东秋叶》也是一部思乡的作品,无论是辽河、松花江、黑龙江,还是长白山、医巫闾山,家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牵挂的记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都揉进了小说之中,对人物的刻画和对风景的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宛若一首荡气回肠的思乡曲,在白山黑水的壮阔场景中奏响。
书的开篇讲道:“北镇闾山,也叫医巫闾山,是辽、金的发祥之土,也是满族的中兴之地。这座大山,从辽宁的东北伸向西南,像一条半卧半起的龙,它的脊梁拱起,头伸向大海,随时准备跳将起来,去腾云驾雾。那百里长山,蓬勃着千年松柏,山中晨钟暮鼓,隐藏着古刹幽红,佛寺道庙众多,个个依险而居。而王屯儿就是这山下的一个村子。”对东北的每一座山和那山上的每一棵树,以及山下的每个村庄,在作者的脑海里是那样的熟悉,就像是自己刚刚关上了家门走出来一样。无论在描述书中历史人物张作霖还是塑造冯麟阁,作者谈到,“我就像他们身边战士中的一员,和他们一同去战斗,和他们一样去思考。为他们的胜利喜悦,他们的错误也纠结着我的心。书中的众多人物不仅是我笔下的喜怒哀乐,更是东北乡亲们里面的一部分。”
书中对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东北三省总督张作霖,有着与以往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历史观与表现方式,书中展现出的张作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历经磨难,数次只身逃出险境,屡败屡战而不离不弃,号称“打不死的张雨亭”,突出了作为东北人的张作霖的粗犷彪悍、讲义气与勇敢。几乎在所有战斗中,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品质在军队里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知道的是人是个多面体,张作霖是人,也就具备了人的特性,在家张作霖是慈父,在军张又是一个好统帅,在政他即是军阀也是一方的守护神,在国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现在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很不完全,更不公道。赫连用自己的笔,做了史学上的补充,让人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张作霖,或说是更真实的张作霖。
《关东秋叶》用翔实的历史事实,记录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像“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北满铁路之争”,“九一八事变”,“热河之战”,“异国长征”……很多不为人知或不甚了解的历史。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