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青城,清幽古街。走在塞上老街、九久街、大召前街的青石板路上,浓浓明清古韵扑面而来。
据《明史》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年),明代土默特蒙古部首领阿拉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开始主持兴建一座叫“库库和屯”的城池。明万历三年(1575年),城池建成,明政府赐名为归化城。据《阿拉坦汗传》记载,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銮殿。明万历六年(1578年),始建弘慈寺(今呼和浩特市大召寺)。明万历九年(1581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
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据《归绥县志》记载,“城周长二里,高三丈,只有南北二门。”宏伟的归化城被明末的战火毁灭。后来的归化城,是明末清初时在其废墟上因陋就简建起来的,这座城坐落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穹庐易绝单于城,牧地犹称土默川。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清代诗人王循的这首《归化城》道出了这座城商贾云集、百货流通、贸易发达的繁荣景象。清朝时期,归化城是清廷设置的对蒙贸易中心之一,是全国各地商人同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也是蒙古草原屈指可数的商业重镇。归化城商业的繁荣源于清朝旅蒙商的兴起,他们的到来使得归化城当时以物易物的生活交易进化到了真正的商业业态,他们建立商铺,并打通了中原地区与漠北、漠西的贸易之路,从而奠定了归化城作为中原地区与蒙古草原商业贸易中心的地位。
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塞上老街位于大召寺西侧。老街古色古香,玄瓦青砖,木格门窗,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条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街。其全长350多米,两侧木质结构房屋如今基本都是商铺,店里门外摆满弯刀、皮具、酒囊等具有草原风情的商品。塞上老街半途向南是新建的塞上老街南街,也称“美食一条街”,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运营招商。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区块以塞上老街为核心,涵盖大召前街、九久街、月明楼、阿拉坦汗广场等明清风格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街区以民族服饰、手工艺品、餐饮等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展示销售为主要经营业态,使游客在感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同时,一睹明清商街的风采遗韵。
在玉泉区,还有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盛魁是在清代“走西口”历史背景下由晋商创造的中国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玉泉区借助旧城区改造,在大盛魁旧址恢复商号原貌,建设了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体现塞上召城人文韵味和地域特色。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