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治国理政:习近平面临的时代课题

liaowangzhisheng 2017-02-04 17:14:00 总第339期 放大 缩小

李君如/ 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前言】

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光是把情况了解清楚就不易。我常说,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了解中国要切忌“盲人摸象”。

……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2013年3月19日),见2013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四个字:治国理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宣布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什么说治国理政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呢?这只要想一想我们走过的路,看一看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可以体会到了。

首先,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向党提出的时代课题。

回顾历史,旧中国不仅贫穷落后,而且一盘散沙,但是我们在毛主席领导下,不到3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治理了社会的污泥浊水。总结我们的经验,就是毛主席讲的四个字:“组织起来”。我们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各种组织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复杂,当组织起来的人成为难以流动的“单位人”时,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性被束缚住了。针对这种情况,改革开放一开始,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治理新方针,也是四个字,叫做:“活跃起来”。我们的文件语言是“激发社会的生机和活力”。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溯源这些变化,就在于改革把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历史的辩证法又一次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就在我们把中国搞活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乱象,特别是党内腐败从滋生到蔓延,引起人们对党运国运的担心。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提出了一整套“两手抓”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等等。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前后,我们又提出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后来又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性、敢于担当的责任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和劲头,采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行动,向乱象开刀,果断治乱。这样,就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大、十七大认识的基础上,把“治国理政”这一命题提到重要地位,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肩负的时代使命。

时代提出的课题,也是时代提出的难题。搞活,不能搞乱;治乱,不能治死。不论搞活,还是治乱,都必须有利于并确保“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殚精竭虑、夙夜奉公,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要求,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从制定“八项规定”开始,中央政治局带头,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改善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接着,制订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被称为“姊妹篇”纲领性文件,把国家治理包括依法治国问题提到了改革总目标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的,就是新的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学习这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新的实践提出的新任务。

其次,这是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大潮迅猛发展向党提出的时代课题。

在当今世界,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已经不能离开这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因此,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国的治国理政问题,都不能脱离今天的时代变动特点,远离时代大潮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这里我们不可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变动、地缘政治的新情况作全面的分析,只讲两件事。一件事是,最能够反映经济全球化走向的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这两年关注的重点是信息化和低碳化。另一件事是,这两年一个新的论坛突兀而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这就是乌镇峰会,即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把这两件事同我们身边的变化联系起来,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元素。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通讯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现在,我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化时代的好处,另一方面也面对着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的国家治理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2015年8月29日,我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演讲《时代大潮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时,对时代变动问题临场发挥,讲了一大段话。许多朋友听了感到印象比较深刻,后来我把这段话整理成文字发表了。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不作抽象的概括,只作具象的描述,只要看一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就可以对今天的时代潮流发展走势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走进地铁,可以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有的看新闻,有的读短信,有的看视频,有的玩游戏,也有的在读网络小说。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走进社区,顺风、宅急送、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的送货车,来来去去;有送信件书籍的,有送吃的穿的,有送家用电器护肤品的,什么都有送的。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与快递公司迅速发展相联系的,是淘宝网、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进入亿万家庭生活,网店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走进家里,家家有电视电脑,家家在上网,这种情况世纪之交已经出现,但是,现在电视已经和电脑、手机的互联网联网,人们既可以坐在家里用遥控器在电视上或用鼠标在电脑上自主选择看电影、听养生讲座、购物,可以用手机看电视电影,用手机微信打视频电话。甚至,既有文字又能显示视频的多媒体图书也可以用手机阅看了。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出行坐公交、叫出租车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现在,“滴滴打车”、“优步打车”又风靡全国,手机一拨,座车就到。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至于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大到像天津港的大爆炸,小到四川凉山小学生写的“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这样悲伤的作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海内外。这种情况,10年前有吗?没有。

不久前,去浙江湖州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讨会,看到10年前习近平去视察过的余村,从破坏生态开山卖石头,转变为保护绿水青山发展旅游经济、果木经济、农家乐,农民收入成倍增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到处在推进“五水共治”。那里正在从保护生态转向发展“绿水青山”型的生态经济。而这样的绿色低碳经济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悄然出现。这种景观,10年前有吗?没有。

再看看世界,过去全球的事由几个大国说了算,先是G7,后来加了俄罗斯成了G8,现在俄罗斯又出来了,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G20出现了,中国也由此从世界的边缘走进了世界的中心舞台,参与了全球经济治理。这种情况,10年前有吗?没有。

每年中国放节日长假,从中国周边的韩国、日本、泰国,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再到欧洲,各个国家大城市的商家都下功夫,千方百计吸引中国游客,做中国人的生意。“中国大妈”名扬四海。这种情况,10年前有吗?有也没有今天那么引人注目。

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15年8月22日,去看望来自美国的朋友,他见面就告诉我,昨天美国的股市因中国经济的因素大跌。回家看《参考消息》,果然有这报道,“道指跌至年内新低”,“欧洲股市继续下挫”,“新兴市场货币普跌”,这些标题下的报道都说近期股市下挫和中国经济有关联。尽管世界股市下挫和中国经济有没有关联是可以讨论的,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是事实。这种情况10年前有吗?有也没有今天那么引人注目。

仅以这10例,就可以看到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种种变化,概而言之,就是现代化、信息化。这样的变化,不仅深刻,而且广大,已经直接传递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势,研究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不能不看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这些与时代潮流变动相联系的巨大变化。

但是,这只是变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信息化也给我们的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和执法管理、司法活动出了许多新难题。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扁平式传递方式可以突破我们建立的纵向管控系统。至于网络犯罪、网络治理更已成为社会治理和国际斗争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互联网会把我们许多地方的执法行为,不管是感人的还是烦人的,不管是发生在都市里的还是发生在偏远山区的,都在网上迅速传播;信息的透明性增强了监督的广泛性,如果我们的工作考虑不周,还会引起网民吐槽。前几天,我们有的地方对于一些用过激方式讨薪的民工进行公审示众,马上引起网上一片吐槽。这种情况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一切,都对我们治国理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今天的信息化、现代化带来的时代大变动大发展向党提出的时代课题。我们学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也是为了赶上这样的新时代、适应这样的新变化,完成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

第三,归根到底,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对党提出的时代课题。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经济建设要合乎规律,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要合乎规律。领导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更不能任性,而不顾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者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驾驭其发展的逻辑。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在于他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读一读他的名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就可以知道了。他以国情为基本依据,揭示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然后以此为据分析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革命的前途等,得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论;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这样的革命要建立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出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其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学习毛泽东,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尊重历史的辩证法。

改革开放以来,党从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要治理好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必须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提出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面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在改革中突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要发展市场体系,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要一方面深化生产关系各个环节的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从执政党建设着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而就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国家制度现代化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

尊重历史的辩证法,在今天就是尊重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我们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后,果断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启动改革开放轮子,并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就是这种实践逻辑的作用。我们在国内外政治风波以后,一面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一面强调要抓好执政党建设,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种实践逻辑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也是这种实践逻辑的作用。今天,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要认真学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同样是实践逻辑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尊重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要求,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向党提出的时代课题。我们学习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就是要学习研究这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更加自觉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