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制度建设第二阶段

tebiebaodao 2017-02-04 17:18:56 于 温/ 文 总第339期 放大 缩小

对于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独享执政权和领导权的政党来说,党自身的建设不仅决定党的命运,也决定国家的命运。而从执政党的历史来看,客观地说,多数时候是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当然,效果如何是另一回事。很长时间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员的思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出现了很大问题,党内腐败盛行,党同群众、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日益紧张,这些结果导致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合法性问题凸显,党虽处执政和领导地位,但在群众心目中,却在边缘化。这种情况在十八大前已经显得相当严峻。

本届中央正是感受到了这种执政危机,因此在上台伊始,就如何改造这个渐失活力和日益腐化的党和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日前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对此作了总结。

从严治党祭出五把“剑”

本次全会也是本届中央纪委的最后一次全会,故带有总结的性质。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报告中着重谈了五点体会:第一,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第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基层,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第四,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把纪委的自我监督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接受党和人民考验。第五,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宽松软到严紧硬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具体来说,全面从严治党主要祭出了五把“剑”:一是以改作风,消除四风为主的整风活动,包括制定实施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如修订《干部任用条例》,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严把干部考察任用关,防止“带病提拔”,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四是加强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中共纪律处分条例》、《中共监督条例》《中共政治生活准则》等;五是强化监督,深入推进反腐败。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反腐。反腐是建立一个清明政治环境的第一功臣。据通报,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追赃金额86.4亿元。虽然人们对这场反腐的评价出现了分歧,有人简单地归之于运动反腐或选择反腐,还有人把它看作高层的权力斗争,但上述数字却是扎扎实实的,可以说,反腐在树立领导人权威、整顿吏治,约束官员为所欲为、重建党内政治规矩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说,对于一个独享管治权而外界监督缺乏的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其实并不是来自官员的贪腐,这仅仅是一种结果,而是有权无责,没有责任的权力必然是一种任性的权力,任性的权力也就必然带来腐败。在这里,腐败的含义是广泛的,它不仅指的是利用权力和资源来攫取理应属于全民的财富和利益,也是指官员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要遏制上述形式的腐败,对于新任中央领导集体来说,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反腐。反腐愈坚决、持久、彻底,愈有利于树立领导人权威,改变官员有权无责状况,使官员不敢腐、不愿腐,有所作为,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推进各项事业。

反腐要保持目前的效力必须改变形式

本次会议也对今年的纪检监察工作作了部署,一共涉及六方面,包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严明换届纪律,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中央和地方换届提供组织、干部保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交上作风建设合格答卷;以强有力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坚定旗帜立场、紧盯目标任务,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以及立足本届完成纪检体制改革任务,提炼总结实践成果,完成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标。今年晚些时候要召开执政党的十九大,从上面的介绍来看,虽然经过全党四年多的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但正如王岐山的讲话强调的,全面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砥砺淬炼的过程,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向党的十九大交上改进作风、严明纪律、惩治腐败的优秀答卷。这个优秀答卷就是建立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扎紧制度治权的笼子,确保党国的长治久安。

其中重点还是反腐,但必须改变反腐的形式。长期来看,反腐要保持目前的效力,完全实现预期目的,如果不改变目前备受诟病的反腐方式,则很困难,甚至基本不可能。因为要使反腐达到效果,就必须继续高强度,使之具有可持续性,但高强度反腐本身是不可能具有持续性的。另外,反腐也遇到了“天花板压力”。本轮反腐虽有众多高官落马,但其实始终停留在中央委员和省部级层次,反腐要取得进一步突破,层级就必须提高,但中央出于种种考虑,不会再进一步提高反腐对象的层级。

另一方面,目前反腐也遇到了经济衰退的压力。中国的经济衰退已经有几年了,虽然执政党再三强调,它不是由反腐引起的,但客观来看,强力反腐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抛开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不论,反腐也确实使得官员不敢作为,而在一个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里,官员不作为无疑拖延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中国经济的下行固然是由其他更为根本的因素引起,但反腐也是影响因子之一。一旦经济下滑成为事实,在党和政府的合法性还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经济增长的绩效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滑坡无疑会影响大众福利,进而导致众多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公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而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很多矛盾和问题是会被遮蔽的。故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估计十九大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会重新放在发展经济上,于是客观上就使得反腐的强度要降下来,减缓官员因反腐而产生的压力。

这样一个新情况会弱化反腐效力。其实,前述社会不同群体对反腐的评价出现分化,已经说明反腐的社会效果在弱化,再加上反腐的外溢效应并未投射到大众身上,以及政府治理本质上未有改善,都会降低大众对反腐的支持力度,一旦民众产生了反腐的心理疲劳,现有的反腐模式就很难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要防止腐败反弹,就提出了一个反腐的模式转换问题,即将反腐导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用制度和法治反腐代替运动反腐,使反腐回归常态。故而,在反腐已经立威后,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和法治反腐的框架。

本轮反腐之初,主导者对腐败的治理有治标和治本的设想,先治标,再治本,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使腐败分子由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鉴于中国腐败的积重难返,需要一个声势浩大、攻势淋漓的治标阶段,这一阶段以惩戒为主,辅之以配套的制度建设,主要是完善纪检监察机构的相应职能。在腐败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官员不敢腐后,再由治标转入治本。此一阶段是惩戒和制度建设并重,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限制、约束、监督权力的制度,缩小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这一阶段的制度建设完善后,官员想腐也不得,就表明中国的反腐大致完成。

治标阶段的反腐已经进行了四年,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巩固反腐成果,就可以进入治本阶段了。所以,以反腐为标志,全面从严治党在十九大后将进入第二阶段,也即制度建设和完善阶段。届时可能会有一些对治党治权更具实质性的措施出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