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远古的印记
冬日的达茂草原幽谧而深邃,远处缓坡上几片没有融化的白雪,一条条裸露岩脉的岩石点缀在起伏不平的草原上。
“这些岩石多为花岗岩,是草原先民刻绘岩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画布’。古朴的草原岩画‘启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内蒙古达茂旗文管所所长乔志杰说。
当我们站在一幅又一幅代表草原游牧文化的岩画前,无不被岩石上绘刻的图形符号所震撼。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在这些岩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人物、动物、符号文字、天体等,还有狩猎、放牧、舞蹈、战争等场景。
满都拉地区的一幅面积较大的岩画,是迄今为止在达茂草原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岩画,故称之为“草原第一岩画”,乔志杰介绍说。
以画见史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有名的草原岩画群——推喇嘛庙岩画保护区。此地原有清代古刹,故名推喇嘛庙。乔志杰说:“约700多年前,元代汪古部统治这一带,留下了较大的村落遗址和一些农具,还有猎牧人的踪迹。这里是草原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推喇嘛庙西北约2公里的第一条岩脉,岩画凿刻在黑色或灰色的石块上,画面大部分完好。罕见的是一幅高1.41米、宽1米的动物群图,有岩羊、北山羊和马等动物形象,还有马蹄印和圆点等图形。在推喇嘛庙一处立崖上,一幅高1.7米、宽0.9米的元代官像清晰可见。
推喇嘛庙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动物岩画最多,有野羊、野马、野虎、狼等;表现天象的有太阳、月亮、飞行物;也有弓、箭、车等狩猎和生活用具;此外,还有人物肖像、碑碣和文字等。据乔志杰介绍,目前在达茂草原已发现岩画2000余幅,创作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晚至元、明、清时期。
恒久的魅力
在包头博物馆,可以近距离欣赏草原岩画,感受其散发出的恒久魅力,细细品味自然崇拜和放牧狩猎迁徙的草原游牧文化。岩画陈列,是包头博物馆的一张名片。岩画展厅山崖般层叠的墙体上刻满各种古老而神秘的岩画符号。数字化辅助展示岩画是岩画展厅的一大亮点。
“尊重岩画的原始状态是岩画工作者保护和保存工作的目标。”乔志杰自豪地说道。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