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 文(《瞭望中国》名誉社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建立国际新秩序必须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主权国家平等为前提,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对于亚洲欧洲国际秩序区别的看法和中国对当前国际秩序所持的态度: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人口、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巨大,导致今天亚洲和欧洲的政治和经济态势差异巨大。人们也许可以预期有一天亚洲能联合生产新式的大型客机甚至宇宙飞船,但是人们难以预言什么时候,50年后还是100年后会出现相应欧盟、欧元那样的亚盟或亚元。
也许亚洲应该学习欧洲一些国家二战后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和宽宏谅解,学习他们的稳定的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处理希腊债务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开明和互助,学习他们对待叙利亚难民的那种人道主义。
我知道,世界上有人怀疑中国试图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甚至想争夺美国的主导位置,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中国历届的领导人都说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得利于这一时期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就是得利于二战以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为此也为维护和健全国际秩序做了许多贡献。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是有数据可查的;中国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亚丁湾护航和打击海盗的行动中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有人认为中国在亚洲要重建“朝贡体系”(Imperial tribute system),这种看法既是缺乏历史根据,又缺乏对东亚地缘政治现实的分析。中国末代王朝崩溃以来,“朝贡体系”就不复存在,中国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和实践已深入人心。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符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premise)。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向视大小国一律平等,找不到宗主国的思想残余和表现。
中国也对世界的经济秩序有所补充,如开辟“一带一路”项目和建立亚洲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呼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是对亚洲银行和世界银行的补充。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断的融入而不是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尽管中国不能认同西方的价值观都是普世价值观,但是也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存在着共同的价值观。中国的“和为贵”和“求同存异”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和牢固的信仰,中国提出的大国间不冲突、不对抗正是这种“和为贵”思想的体现。中国与美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影响国际秩序的发展,我们认为东西方各国学会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关键所在。中国愿为此做出努力。
中国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20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承担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本文根据作者2015年10日29日在山村论坛的发言要点整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