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刘炳森:“刘氏隶书”广泛流传

shehuiguangjiao 2017-03-13 16:52:49 熊光楷/文 总第344期 放大 缩小

“我家祖孙三代,都是教书的。”我于2005年底从军队现职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常受邀请到一些高等院校讲课,讲课期间,我常常这样说。事实也是如此,我的祖父熊葆荪曾任上海商学院教授,父亲熊大惠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外贸学院教授,哥哥熊光楞是清华大学教授,我也陆陆续续地被十多个院校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

我为教授的身份而自豪,正如我为将军的军衔自豪一样,因为我的家族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大家族,我的祖籍——江西南昌冈上镇月池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授村”。据记载,截至2003年,月池熊氏自清朝中叶以来,总共1780位子孙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605人,占总人数的34%,而中国直到实施现代教育之后才有大专之类的学历,因此,总体上说,熊氏子孙的受教育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中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的有300多人。由于这个原因,经有关部门批准,月池村已经被当做“教授村”进行文化旅游开发。

我没有出生在江西,我出生时,父亲正在上海教书。直到现在,我也只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及2004年两次回过江西老家。因此,我虽然为自己身为教授村的一员而自豪,但并没有为教授村作过什么贡献。要说我为家乡所做的事,恐怕就是人们走进月池村时看到的“教授村”石刻大字了。那是我请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专门题写的。

2005年2月15日,刘炳森去世,享年68岁。当时人们普遍感到遗憾,认为他是英年早逝。因为就书法家而言,68岁还是个年富力强的年龄。要知道,林散之在60多岁的时候还籍籍无名呢。刘炳森去世时,名气如日中天。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张虎在文章中写到一个故事:刘炳森驾驶汽车在东单路口不小心违章,交警要扣刘炳森的驾驶执照,坐在车上的张虎情急之下,指着东单路口的“银街”二字对交警说:“这是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你看,‘银街’这两个字就是他写的,咱北京用的‘户口簿’三个字也是他写的。”交警打量了他们一下,又与同事商量后,竟给他们放了行,并说早就听说刘炳森了。由此可见刘炳森的名气之大。

刘炳森的名气,与他的书法艺术受到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广泛青睐,频繁获邀题写匾额有一定关系。单从北京讲,著名的就有“萃华楼”、“新侨餐厅”、“北京市百货大楼”等。1979年,他为上海新华字模厂书写了“现代汉字隶书”的字模范本,共收入7826个常用汉字。今天我们电脑里的隶书字体,用的就是这套字模范本。这使刘炳森的书法艺术更加普及,应用更加广泛。刘炳森的简历中就说,他的书法出版物总发行量达到200多万册。后来人们也习惯地将他的隶书称为“刘氏隶书”。

“刘氏隶书”的特点是运笔坚实,章法严明,结构工整,疏密有致。欧阳中石曾经评价道,“规矩俨然而又清灵飞动,既有古源宗法,又有灵犀独慧”。刘炳森写的“教授村”三字,就是典型的“刘氏隶书”。

我收藏的刘炳森签名书是《关山月、黄知秋、刘炳森诗书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2001年3月31日,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举办书画笔会,刘炳森受邀出席并将这本书签赠给我。这本书是黄知秋根据关山月的画作诗,再由刘炳森写出,是诗、书、画的合集,启功曾经题词称赞这本书“新声古韵、画友书魂”。其中,刘炳森的书法是清一色的“刘氏隶书”,看起来赏心悦目。

刘炳森曾经出版散文集《紫垣秋草》,其中有一篇谈到他的故乡。文中说,他出生在上海,很小就随家人住在北京,后因父亲去世,又随母迁居河北武清,20世纪70年代初,武清被划入天津,因此,上海、北京、河北、天津都成了他的老家。我祖籍江西,出生在上海,抗战时随家人逃难到四川重庆,学会了比较地道的重庆话,后来重庆也被改成直辖市,因此,江西、上海、四川、重庆都能牵动我的乡思,这一点,就与刘炳森有相似之处。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