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助力市民安居

redianlengkan 2017-04-01 17:43:42 总第346期 放大 缩小

  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住房问题一直是香港民生的痛点。据统计,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16平方米,是全世界人均居住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超过一半的私人住宅面积少于50平方米,仅9%的家庭能住上60平方米以上的“豪宅”。甚至还有20万人居住在“劏房”,人均面积仅7.5平方米,只比香港惩教署监狱囚仓的人均标准高27%。如何解决市民住房问题以及增加土地、房屋供应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日前,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增加土地、房屋供应,以满足香港在房屋、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要。

  增加土地供应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马绍祥2月底公布了2017至2018财政年度的政府卖地计划,其中包括28幅住宅用地、3幅商贸用地、1幅酒店用地,分别可提供约1.89万个住宅单位、17.2万平方米楼面面积、约550个酒店房间。

  马绍祥总结了2016至2017财政年度(截至2017年3月底)私人房屋土地供应情况。他说,此财政年度完结时,政府估计推售21幅住宅用地,可供兴建约1.45万个住宅单位。这是自2010至2011年度政府恢复主动卖地以来,推售住宅用地可兴建住宅单位数量最多的年度。

  他说,政府2016年12月公布,未来10年房屋供应目标为46万个住宅单位,私营房屋占4成。

  马绍祥表示,政府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心毋庸置疑。“政府会一如以往,按季预先公布出售土地计划,为市场提供具透明度及确定性的土地供应计划。视乎情况,政府或会在季度中加推用地,灵活应对转变的市场情况。”

  合理提升建筑密度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强调,有必要将建筑密度提升至可接受、合理的水平,以扭转过去因为降低密度而造成楼房供应不足的情况。

  他认为,政府不只要对一个小区或一幢楼宇的居民负责,更要对全港市民包括“劏房”(类似内地的群租房)住户负责,政府要看到整体市民的需求,不能降低密度使一幢楼宇十分宜居,但有大批市民住在“劏房”。

  梁振英指出,住宅物业在众多种物业中,空置率最低,不足4%,政府不能靠“物业空置税”压低空置率,应付房屋需求。香港明年起劳动力减少,踏入人口老化年,不能靠减少人口增长解决房屋问题。

  他强调,土地短缺,准确来说是可发展用的土地短缺,因此造成楼房短缺。这两个短缺长期困扰着香港社会发展,阻碍了香港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香港的民生。政府的调查显示,七成被调查对象称,他们最关心、最担忧的问题是房屋问题。

  “辣招”抑投机

  2016年下半年,香港特区政府再出楼市调控新招,将住宅印花税税率从之前的1.5%-8.5%,统一上调至15%,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则不受影响。这是自2012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收紧海外买家的按揭比例以来,政府推出的第八轮楼市调控措施。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解释称,此次政府重拳出击,主要针对投资需求。新政出台后本地永久居民购买第二套住宅,以楼价为500万港元为例,印花税将由原先的30万港元猛增至75万港元;海外买家因需另缴15%的特别印花税,全部税额将高达150万港元,相当于全部楼价的三成,这是香港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梁振英指出,香港楼价高企,长期困扰市场,令好多家庭无力置业。过去数年推出印花税等调控措施,令炒卖需求及外来需求减少,但投资需求一直主导市场,需要采取新的调控措施。

  被市民称为“辣招”的楼市调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

  梁振英说,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私人住宅楼短期转售的宗数占交易总宗数的千分之四,证明炒家基本已离场;另外,上季度,就整个楼市来说,外来需求仅占总成交数的2.1%;2017年1月,涉及香港永久居民买家的交易中,九成半买家无其它香港住宅物业。

  公共房屋制度

  受多年累积下来的结构性住房问题的影响,香港房屋供求失衡,楼价和租金高企,如何帮助低收入者安居是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了让香港市民都能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港区政府多年来始终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施政重点,其中最成功的举措就是建立香港公屋制度,这是全球最成功的廉租房制度之一。

  公屋就是由政府直接开发的出租房屋,类似内地的廉租房。虽然面积并不大,一般两至三人房22平方米、四至五人房37平方米。但租金便宜,月租一般仅占住户月收入的10%。全港约有30%的人口住在公屋。公屋制度已经成为香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承担了稳定社会的减压阀作用。此外,香港还为低收入者提供“居屋”,类似内地的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

  房屋署截至去年3月底的数据显示,约30%的人口住在“公屋”,涉及约214万人,而“公屋”单位的数目约为78.93万个,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3.9年。

  多措并举促安居

  虽然住房问题依然困扰香港社会,但仍要看到港区政府所作的大量努力和坚定信心。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加快、加大供应是解决各种房屋问题的治本办法”被写入其中,在2016—2017年度起的5年内,香港预计兴建约9.45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其中公屋约7.18万个,资助出售单位约2.26万个。港区政府还从中长期着眼,通过采取更改土地用途、提升发展密度、推进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扩建等举措来加强供给。同时,通过提升印花税税率、增加首付比例等“辣招”,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重拳调控,遏制炒房等市场投机行为,从需求侧来给市场“清热降火”。

  目前,香港的房价上升趋势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只要能够得到长期保持,再通过加大供给特别是公屋供给来消化市场的住宅需求,就有望从结构上使香港的住宅问题得到有效改观。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使香港市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才能多措并举让港人的安居梦真正成为现实。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