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冬/ 文(《瞭望中国》顾问、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
根据十多年的国内外调研结果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发展实体经济的精神,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我们建议,积极鼓励发展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健康产业,积极倡导和发展健康消费品市场。
健康产业的外延较宽,包括营养、保健养生、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医药、运动、心理调节等各类产品。近年来,健康产业在全球发展迅速。美国两届总统的特别助理和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等一批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第五波产业——也就是健康产业将替代IT产业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从近年的发展看,健康产业也确有加快趋势。美国当前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群即为健康和新能源。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健康产业和市场均迅速发展,中国2013年即达到6093美元,已经迈过了“门槛”。随着慢性疾病的增加和医学治疗的无奈,人们认识到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是“治未病”,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这就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命力。如果依据目前美国健康产品人均消费水平推算,中国至少有17.4万亿的增长空间。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拉动、消费市场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劳动力的就业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古代中国因茶、丝绸、瓷器、中医药等强大的优势产业享誉全球,令世界各国景仰和向往。数百年来的蒸汽机、电力、生物、IT等一波又一波近现代科技大革命,中国没有能够引领发展潮头。那么,面临这一波健康产业发展,我们应如何抓住难得的机遇?
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中国在“健康”这门科学中的位置都是无可替代的,具有特殊优势,掌控一定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科学观点,懂得“食调”、“食疗”,掌握大量的养生保健、调理康复、美容延寿等独到方法;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前就已树立了“治未病”的先进的健康和医疗理念,知道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中寻求疾病的外因,懂得研究身体各器官的相互影响,懂得辩证施治 ……
当今天人们遭遇生活方式病的凶猛侵袭,发现“纯医学”并无良方时,中国丰富、宝贵的历史积淀就显得弥足珍贵。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将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其原因在此。当前欧美各国十分重视并积极研究中国医学和食品成分,如雀巢等国际大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北京,生产含“枸杞子”的功能食品;日、韩等国也在全力发展“汉医”、药膳,奋力拼抢原属于中国的这块“战略高地”。我们不应坐看这个优势逐渐丢失。
实际上,中国有海量的营养健康产品可以走向消费市场、走出国门。仅仅以科技含量并不很高的某品牌广东凉茶来说,在国内市场已有300亿销售额,同“可乐”相比,它在健康概念上的优势不可同日而语。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凉茶尚未走向世界市场,更未达不到“可乐”数千亿的销售额。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