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吉林省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经常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地方政府“官、管、关”的思想少了,给企业贴身服务多了。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落户过程中,感受到了“吉林速度”,华阳新型复合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中国玄武岩纤维材料的空白,可以让国家生产技术进步20年左右;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31天落地,在企业前期洽谈和落位过程中,长春市和长春新区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多次带队去华为云样板点考察及产业对接。
从专题研究发展软环境建设会议到召开全球吉商大会,从总结“吉商精神”到培育“吉商文化”,从开展软环境建设的专项整治行动到培养软环境的一系列举措,吉林省围绕着如何亲商、重商、安商、富商,营造了很好的氛围。通过改善软环境,吉林人气更高了、士气更旺了、底气更足了。
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全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正式批复之后,8个多月时间里,聚集了国内100多名高端人才,引领了50多个生物医药、光电子科技项目,“这些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渠道。”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两会”期间特别提出,正是通过这些重大的平台载体,使吉林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我们感受到吉林对发展环境方面更加充满信心。”巴音朝鲁表示,近年来,吉林的人气比较旺,特别是在商贸、经贸领域开展了一些交流活动。2016年,吉林省级层面就接待了400多个企业和商会。吉林观光旅游人数增幅达17%,“白雪换白银”,仅春节六七天旅游收入就达97亿元。
巴音朝鲁表示,虽然发展软环境建设,吉林省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吉林省有信心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特别是创造一个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好环境,培育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
逆势而进 东北振兴“中流砥柱”
吉林省深刻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关键。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开放新格局,增强市场活力,吉林省向不良的营商环境“宣战”,对内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对外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聚集了吉林发展气场,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民营经济生产基本情况,吉林省工商联在全省设立了660户观察点,在全省175.6万工商户,定点抽了660户,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这些企业所有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都呈明显的正向增长,这也充分佐证了吉林经济形势的明显向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吉林终于从困难的时候走了出来。
由此,不仅增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自信,也让全国看到了东北振兴的希望。吉林省能够逆势而进,在东北板块中脱颖而出,和其在提振经济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是分不开的。
吉林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年初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可以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提升到振兴吉林的战略高度。
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要对原有体制机制障碍“破冰”。吉林省是“国”字头企业根深蒂固的省份,振兴吉林,首先要理顺体制机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安商、亲商就是“纸上谈兵”。
万千吉商善融善创 思源思报
民间投资是社会投资的主力军,从投资角度和经济数字来看,民间投资水平最能体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吉林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吸引民间资本方面采取一系列新措施,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来吉林投资兴业。
2016年7月,吉林省举办全球吉商大会,巴音朝鲁提出大吉商理念,宣布“吉商精神”。从这次大会开始,吉商与徽商、晋商一样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平台,将以群体的力量登上国内外经济发展舞台,走上资源整合、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2月25日,吉林省省长刘国中参加了吉商联合会第一次主席团会议,2月28日,又出席了吉商服务家乡的总结推进会,四天时间里,与500多名吉商对接成效显著。
吉商大会推动了吉林省软环境建设。日前在吉林省召开吉商联合会“一届一次”主席团会议,200余人参会。省长刘国中强调,吉林省将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力争把吉林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让依法经营的广大吉商企业不受歧视、不遭勒卡、不挨欺负。
吉林省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狠下功夫,主动对接出台《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同时,吉林省各个部门都在考虑在行政方面把民营经济活力释放出来,环境优化起来。比如,日前吉林省公安厅出台“服务民营企业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二十条措施,无论从吉林省领导联系民营经济,还是金融方面精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是民营企业家关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