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晚,我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傅庚辰、申万胜,声乐系主任李双江,舞蹈系主任刘敏一起聚餐,申万胜同志将他的新著《书法名家申万胜》(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送给我。打开书页,他的签名盖章跃然而出,上款写上了我和夫人寿瑞莉的名字。对于我们的收藏爱好,他是再熟悉不过了。
申万胜祖籍四川广安,1946年9月出生于贵州金沙,是一位蜚声军队内外的书法家,曾经担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总政直工部部长等职,还是第四、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与申万胜熟悉,始于他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期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与申万胜、李双江、刘敏等多年前总在军事博物馆附近一家小餐厅愉快餐聚的情形。可以说,2010年1月28日的聚餐,是友谊的延续。
申万胜从总政直工部部长的职位上退休后,被我推荐聘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书法展。
申万胜书法展的开幕式定于2007年11月16日。恰好那一天,我受到上海交通大学邀请,出席其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聘请我担任名誉院长的仪式,并主持我的朋友、俄罗斯外交与国际政策理事会主席卡拉加诺夫的演讲会。我在上海,只有不到一天时间。早上坐火车抵达,晚饭后即乘火车返回。可也因此错过了申万胜书法展的开幕式。
2007年11月17日晨,我返回北京。当天,我就赶到中国美术馆,现场欣赏申万胜的书法艺术,以弥补未能出席开幕式的遗憾。碰巧的是,我的老领导、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也来参观展览。张万年副主席退下来后也勤于书法,每日挥毫不辍,遇到著名军旅书法家申万胜的展览,自然不愿错过。我一直陪着张万年参观,他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过去是以工作为中心,现在是以健康为中心,每天习字,有利于身体健康。”
参观之余,申万胜将展览图集《申万胜书法集》(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签名赠送给我和夫人寿瑞莉。
那一天的中国美术馆展厅,简直像是笔墨的海洋,一幅幅精彩的书法作品有大有小,有草有隶,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有几幅大字,有一个人大小,盘曲环绕,苍劲有力,充分体现了书法的魅力。展览现场有一张照片给我印象很深。照片中,申万胜手握毛笔,在地上铺着的大幅宣纸上挥毫而书。这使我想到,书法除了具有视觉上的艺术魅力外,还能够将精神享受与身体健康辩证地融为一体。
申万胜本人就很重视书法艺术的辩证性。他对中国书法的定义是,“以抽象的笔墨线条和丰富的汉字形态反映世间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之意象美的艺术”。他认为,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完全符合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法则。这个对立统一法则,时时处处体现在物象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矛盾和变化之中。而书法艺术有四点重要的对立统一关系,应当特别引起重视,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书品与人品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申万胜说,陆游的一首诗“六十年来妄学诗,功夫到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说的是学习写诗的经验,其实也是学习书法、把握书法的辩证规律,直到脱胎换骨、实现超越的经验。
申万胜本人的学书经历,也堪称千锤百炼、脱胎换骨的过程。他习书甚早,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十四五岁时开始临习王羲之行草字帖。但他直到1998年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时候,才出版《红楼梦诗词书法集》。此时距离他最早临习书法已经40多年,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瓜熟蒂落。
而且,作为军队一级领导干部,申万胜的日常事务又是那么繁忙。二炮的书法家刘洪彪曾经采访申万胜,一个小时的采访,被许许多多的来人、来电、办件打扰得七零八落,谈话总是有头无尾、断断续续。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潜下心来?申万胜告诉我,他是把练习书法作为休息,既放松身心,舒缓工作压力,又寄情艺术,陶冶性情。这样,别人视为畏途的“勤学苦练”,到申万胜那里竟然成了怡然自得的放松与享受。也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申万胜在济南工作期间,利用两年多的空隙时间,一面研习《红楼梦》,一面挥毫命笔,写下了《红楼梦》中的所有诗词曲赋,后来出版一部受到书法界称赞的《红楼梦诗词书法集》。
我特别欣赏申万胜关于“学书三用”的理论,即练习书法要“用心、用情、用功”。申万胜本人的书法成就也是“用心、用情、用功”的结果。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