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5月3日发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克里布朗撰写题为《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奇特案例“16+1”》的文章称,中国与中东欧往来的“16+1”机制很令人费解。这个机制涵盖了不少欧洲国家,其中有欧盟成员,有想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还有几乎肯定不属于欧盟也不会加入的(白俄罗斯)。这其中有欧盟社会和政治标准的稳定和热心观察者,像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还有更麻烦的成员——匈牙利和波兰就是目前最突出的两个,它们对欧盟目前一些重要的目标都持反对态度。中国为什么想要把所有这些国家都纳入一个紧密结合的组织中呢?
的确,中国过去几年来积极想要建立自己的国际多边组织体系是众所周知的。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解释。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还有金砖国家组织,以及为支持它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银行。接下来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有诸如东盟10+1的概念,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
文章称,最初欧盟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表示了怀疑,之后几年的发展似乎处于休眠期。不过,最近的一些发展似乎要改变这种状况了。
首先,随着作为中国全球布局核心的“一带一路”计划扩展到更大范围,这16个欧洲国家突然有了一个能够理解的清晰概念。基础设施、投资和中国的资金可能正在纷至沓来。中国的资金是这16个国家可以寻求的真正目标。
在经济战略领域,“16+1”的模式也有用处。由中国出资在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之间修建高速铁路线的计划2015年就开始了。中国还有更多机会使用其最新的高铁技术去国外开拓市场,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都位居世界前列。“16+1”机制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区域,而且是连接中东、俄罗斯和欧洲的关键区域。
最后就是地缘政治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动机,但又是目前提到最少的。“一带一路”计划在俄罗斯的后院建立了一个舒适而又不存在争议的中国利益区,这一招越来越像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成功。在中亚的大片区域,中国的投资在增加,与中国而不是俄罗斯的政治联系也在活跃起来。
文章称,“16+1”机制也有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中国的巨大期望与残酷现实的冲撞。对于所有的那些投资承诺,该地区的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创造就业的新开发投资其实很少。
迄今为止,欧盟和美国仍是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现象在几十年里都不太会改变。并且,对于巴尔干以及整个地区自古就存在,而目前很大程度上处于休眠中的对抗状态,谁都不应该掉以轻心,尤其是在该地区几乎没有经验的中国。
文章称,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这些国家还都没有什么重大影响力。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缘政治伞下,而且有不同的背景。不过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成员之间有许多差异的多样化组合被一个共同的意愿团结起来了,那就是从中国提供的机遇中获得更多。空气中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16+1”机制变得广受欢迎。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