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一布局,是他治国理政的总布局。
布局问题,是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的合理组合。一个事物形成什么样的布局,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这个事物及其结构的认知,而且体现了人们推进这一事物发展变化的战略构想。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布局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关于“总体布局”这一概念,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当时的表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个决定突破了传统的关于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构成的观点,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里,不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取代了原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而且提出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七大在论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不仅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的新要求,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并列相提,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一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主持的第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深刻地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住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他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总布局”的意义,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这一论述,不仅深化了对“总布局”的认识,而且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次,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推进的,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讲清楚了自然界的生态文明与社会各个方面文明的关系,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要求。最后,他还深刻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我们已经说过,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纲,是主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实际上就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布局。这五大建设,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既有各自的任务和重点,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五位一体、有机统一的发展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生态建设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环境支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