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德技术创新合作的驱动力

涉华舆情 2017-05-25 15:50:51 赵启正/ 文 (《瞭望中国》名誉社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总第351期 放大 缩小

  中德对话论坛2015年会议6月25日至28日在德国莱比锡举行,论坛中方主席徐匡迪与德方主席、巴斯夫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薄睦乐共同主持了会议。来自中德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新闻等领域的30余名代表围绕“技术创新—全球工业转型”、“社会创新—就业市场转型”、“社会创新—转型中的包容性”及“社会创新—双边合作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加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了具体建议。本刊名誉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的世界,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等正也正在激发着中国人的新思考。

  在欧洲,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打造智能化生产。美国政府则提出要“再工业化”,鼓励先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亚洲,日本、韩国也在迎头追赶。

  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如何既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改革重点,也是难点。中国把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列入国家计划,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蓝图,它将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数量大转变为质量强之路。

  我想起一个小故事。好几年前,在中国外交部新年招待会上,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对我说,你们总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欧洲人很难理解。我回答,中国有两件新的外衣,一件是北京奥运,另一件是上海世博,外衣虽然华丽,但里面的衬衣就不一定都那么好了,也许有的是旧的,也许还有补丁。你到中国西部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就可以一目了然。他同意我的这个比喻。

  其实更好的回答应当是,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中国多个银行等大企业进入了财富500强的名单。但是不仅中国人均GDP排名仅仅在第80名左右;还会发现从苹果的iPhone到迪士尼商店里的绒毛玩具,中国制造卖遍了世界,可是欧洲人还是很难脱口而出,说出一个中国著名品牌来。福布斯全球最知名的100个名牌中,一直没有一个中国品牌。这就是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的容易理解的理由,也是中国的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理由。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多方面的巨大挑战。一是外需萎缩,导致产能过剩,以投资拉动工业增长已无空间。二是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3至4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也意味着难以承受的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高排放,近几年各地频发的雾霾使民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欧洲也因此给常驻中国的员工多发了不少补贴。三是中国工人的工资在上涨,土地租金在上涨,加之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使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明显下降。四是中国制造总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生产一部苹果手机179美元的成本当中,有60美元流向了日本企业,有30美元流向了德国企业,有23美元流向了韩国企业,中国企业的加工费不足总成本的5%。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工业转型,构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基础,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更是公众的迫切诉求。

  技术创新绝不仅仅是工程师的事情,也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事情,更和政府政策支持有关。中国的人均GDP逐渐接近世界的中等水平,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如果不能有效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国民收入增长将会长期停滞。避免陷阱的唯一出路是加速产业转型,才能使经济发展较长期的保持在中等速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要实现四种转变:一、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由资源消费大、污染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由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同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此,中国政府计划在多方面作出努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和环境,比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等等。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中国会坚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企业才是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化的主体。这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中国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必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实现,这是我们3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今后中国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是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国将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和引进的外国项目都要力争优势互补,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中国政府也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合作环境。

  我们愿意和各国合作,但是特别看重和德国的合作。这不仅是因为德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基础,还因为德国和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对相互合作抱有充分理解,形成了中德合作的良好文化环境,有合作共赢的充分可能,这里也有两个故事。

  我和徐匡迪团长都曾长期在上海任职,他是市长,我是负责浦东开发和对外贸易的副市长。80年代初,上海和德国大众双方都很有远见,开始了深度合作,在中国生产了第一款具有国际水平的桑塔纳轿车,一时间桑塔纳遍布中国各城市。桑塔纳在全部国产化之后,其质量完全达到了德国标准,由此增加了中国人对德国技术和德国合作精神的信任。2002年底,30公里的德国磁浮列车铁路在上海通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进一步的扩建,这是殊为可惜的。怎么就不可以设想,今天中国新建的1.8万高速铁路中有一两千公里是磁浮铁路呢?怎么就不可以设想中德合作在第三国承建磁浮铁路呢?那时,我曾经对德国的《镜报》说过,德国和欧洲公路已经很发达,中国国土广大,是磁浮铁路发展的广阔天地。德国的磁浮铁路能否在中国扩大里程,是关系到磁浮技术的生死前途的。今天我们双方应当能从中吸取某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德方在专利转让时要更爽快些,中方在保护专利时要有更明确的承诺。另外,在技术领域要更紧密合作之外,也还需要在向公众传播时做好相关的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以赢得对合作项目的舆论支持。

  今天,中国和德国的合作领域会远远超过前20年,因为中国比那时有了更多的外汇储备,有了更多的能与国际对话的企业家,有掌握更多较新科技的工程师,双方已经克服了最初合作的磨合阶段,所以中德合作应当是能够乘上更高速的列车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