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准确理解当今中国的变革走向,就需要深入了解“四个全面”这一政策概念。2012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登台,各方期待中国发展迈入新的阶段。经过几年的奋力探索,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大方略已然成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人心。“四个全面”,成为把握和理解当今中国内外政策调整的原点和依据。
所谓“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四个全面”有章有法、环环相扣,体现了宏大的全局观、鲜明的领导力和厚重的历史担当,彰显了中国更加自信、从容迈向“新35年”的大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就像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一种战略保障。
中国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四个全面”的问世,再一次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运筹能力。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推进改革必须要有坚强可靠的领导力量,在同年10月8日召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强调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为推动改革发展营造强大正能量。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者相互贯通、相互支撑,体现了治国理政方略所蕴藏的深邃战略思考和布局,聚焦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新命题,回应的是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全面的问题,包括片面地搞“GDP至上”,片面强调城市群体而忽视贫困弱势阶层,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轻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解决以往单一改革,或经济改革、或农村改革、或城市改革等改革不均衡、不协调、推不动的问题,为的是使中国发展的动力从“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向“高质量的制度供给”转变。如果各项改革举措能得到有力落实,那么,在“新35年”中中国经济应会呈现一种“创新驱动、全球布局”的新样貌。经过“前35年”的“压缩式发展”,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是风起云涌,创新驱动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吸引的外资总额,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构正发生变化,中国资源在外、市场在外、投资在外等“三头在外”的格局日益清晰。能不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能不能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能不能从更深远的全球视角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这将是“新35年”中国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政府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优化国内的区域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勇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可以说,中国改革发展正进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内外联动”时期。
然而,不打折扣地推进改革发展、深入调整经济社会关系必须要有法治环境的保障,要给所有正当行为体的互动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预期、相对成熟的制度框架。“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建国65年来它首次成为中共全会的主题,是对中国社会“人治”问题的大胆回应,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前35年”,更多强调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在“新35年”,一方面要将之前被证明有益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一方面则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在资源有限、主体多样、利益多元、个体赋权的情况下,如何防止“法治”沦为“律师之治”,如何防止政治体系中的“分利联盟”阻碍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改革,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何在公权力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等等难题,这都是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破解的难题,而这又何尝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难题!
中国有句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中国这趟“高铁列车”要想平稳、安全、快速前进,就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火车头发挥好带动作用。按照“发展型国家”的理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其执政党等政治精英群体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必须具有相应的领导能力。中共要想真正担负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重任,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干起的,对中共党的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难题是清清楚楚的。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各种腐败现象。所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涵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方面,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都在其中,没有例外。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为的是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干部队伍不好,体制再好也很难实现改革目标,干部的执政理念、价值观、个人素养都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2013年以来,中共大力惩治腐败,完善纪检监察体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几十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从严治党、从严治官,通过政风的转变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显而易见,“四个全面”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是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而提出的。“四个全面”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它正成为统领中国改革发展事业的总纲,勾绘出中国未来的美好图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