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石英财经网6月4日发表文章称,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历史教授卡尔格特花多年时间研究中国消费主义。他是《世界追随中国步伐》一书的作者,该网站请他谈谈中国消费文化如何影响全球经济的未来。具体摘要如下:
问:消费主义眼下在中国有多重要?
答: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但当我说“什么是中国梦?”的时候,我认为中国梦就是美国梦再加10%。它不是克制与节约的欧洲梦。我认为他们更接近美国人。他们想要更多,更大,更好——这当然是概括的说法。
我认为,对品牌的普遍意识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拥有那些品牌进行沟通,并且理解沟通的内容。
问:您在第一本书里说,中国消费主义正在塑造世界。为什么?
答: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美国流行的东西常常也在世界流行起来。但是,如果多国公司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市场,它们就将把研发定位于中国消费者。这种品味将处于最前沿,或者支配世界其他地区的品味。
问:你认为中国有某种不同于西方消费主义的特别的消费主义吗?
答:在中国,(高消费群体的)平均年龄远远低于西方,他们在年龄较小时就可以接触到多得多的物质产品,这是因为4-2-1的家庭结构:一个孩子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所以可支配收入也高得多。
其次,这一切发生的速度也很重要。这种速度的结果会是什么?人们不会有那么多的品牌联系。那些品牌联系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建立起来,与代际之间的传递不同。因为这种速度,对拥有适当品牌产生的焦虑也强于在品牌意识缓慢形成的环境。
问:政府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一个没有汽车的国家怎么突然之间——在10年到15年之内——变成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制造国?人们以为这是在大政府不再干预以后自然发生的现象。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是,我认为,对汽车需求的挤压和释放与政府的参与关系很大,政府需要想买车的新生中产阶级,特别是为刺激本国的汽车业。
问:现代消费主义何时在中国出现?
答:常规的回答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现在认为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消费欲望——不是生产的终结而是开始。刺激消费欲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
问:您认为,当下中国这种消费热潮会产生什么结果?
答: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罗夏墨迹测验。你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你可以说我老派,但我认为地球的生存胜过其他很多东西,所以我的罗夏墨迹测验主要是负面的。
中国的空气污染严重,我认识的生活在中国大城市的人,他们的常用手机软件都有关当天的空气质量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汽车污染造成的结果。
但是,我也很容易把污染解释为积极的事物,包括为自己创造一种全新身份的能力,享受之前无法享受的事物的能力。其他人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曾经是物质极度稀缺的国度。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