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于小冬:“大健康”不能窄化为治病 最重要的是“不得病”

两岸 2017-06-22 14:50:59 总第354期 放大 缩小
  “目前‘健康中国’已成为国策,但不能将‘大健康’理解为医疗治病,最重要的是‘不得病’”。2016年11月19日,在第四届中国(桂林)国际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项目改善办公室主任于小冬表示。

  2016年8月,中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印发。

  当前,打造“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需要接受“大健康”、“大医疗”的概念。

  于小冬称,“大健康”是全面的健康,包括体格、智力的健康,心态要阳光,道德观念和修养要健康,还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以及与代际传递相关的健康。

  他认为,“大健康”最根本的是科学的生活方式本身。现在对慢性病治疗的主动权更多的从医院、医生转移到个人手中。“大健康”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我们应该引导人们去追求全方位的健康,不能把“大健康”窄化,也不能纯医学化、纯技术化。

  至于“大医疗”,他说,医疗的目标是人,医疗的目的是人们的“大健康”。因此,“大医疗”实际上是“大健康”的组成部分,所以“大医疗”必须包容开放、与时俱进,把防病、医治和疗养结合在一起。

  同时,在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和拓展的同时,医疗的一些哲学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于小冬提到,过去对医疗本身,特别是现代医学,更注意点的治疗。发展到现代的保健医学以来,在治疗点的时候也更注意整个微生态的环境治疗。

  在打造“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于小冬称,中国要占领世界大健康产业中的哪一块,完全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作为健康服务业的一部分,养生医疗服务产业在中国,比如传统医学、治疗康复和中药种养殖方面,有世界都承认的优势,而且“治未病”的医疗哲学思想在很早的时候就领先全世界,而且还有很多的实践经验。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