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 应破除“五种方式”实现“十大转变”

卷首语 2017-07-19 15:33:17 孔根红/ 文 (《瞭望中国》杂志社执行社长) 总第357期 放大 缩小
  面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通过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做好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对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软实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在日益发展的中国对外传播大格局中,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导性、塑造性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是一个无法绕过、充满挑战、极具难度但必须运用中国智慧获得必然突破的重大课题。

  如何实现中国国际传播战略转型和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战略转型?

  我们要破除五种传播方式:

  一是要破除“唐吉诃德式”。要努力避免不分对象、不知对方关切的传播。有人说,我们对外传播是“隔空喊话”、“高空喊话”、“隔靴搔痒”;也有人说,中国看世界与世界看中国差距很大;还有人说,中国看自己与别人看我们有天壤之别。我们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不够;追踪、了解各国和不同阶层的心态不够;围绕国际社会的疑虑、关切设置议题不够。

  二是要破除“自娱自乐式”。目前对外传播存在一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我欣赏、自娱自乐的现象。自娱自乐的语言方式外部世界真的听不懂看不懂吗。

  三是要破除“零和博弈式”。我们对外传播存在思维、观念陈旧的问题,有的习惯将“中国崛起”与“西方衰落”进行对比,总认为风景这边独好。传播不是输出,不是灌输,在全球化背景下,一花独放不是春。紧握双拳,一无所得;只有张开双臂,才能共享机遇。

  四是要破除“政治口号式”。对外传播应力避概念化、理论化、惯用政治口号、社论式语言,不能一味堆砌政治术语,更不能居高临下。我们的对外传播不同程度存在着运用平实生动语言能力不强、对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相适应的问题。

  五是要破除“旁征博引式”。某些对外传播习惯构筑语言迷宫,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其复杂程度让人不得要领,国人都读不懂,也不想读,何况外国人?对外传播存在话语体系不对称、语言习惯不合适、叙事方式不得当等问题。

  我们要花大力气,努力从上述五种对外“传播八股”和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当下,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实现以下十大转变:

  一是从内宣到外宣的转变;二是从政治论文的翻译到外宣原创性产品的转变;三是从被动解释到主动引领的转变;四是从对国际体系的融入到主动塑造的转变;五是从“零和思维”到“包容共存(共赢)”观念的转变;六是从居高临下到平易近人文风的转变;七是从习惯于中文表达到国际化视野下融通中外的转变;八是从“概念罗列”到“问题设置”的转变;九是从“复杂概念”到“简单明了”化的转变;十是善于将核心政治话语转化为形象化、故事化和案例化。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做好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是对中国智慧的考验,也是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历史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在通往21世纪国际话语格局的战略通道上,中国政治话语必将占一席之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