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逐次选择从国际体系不同领域中的“领导岗位”退出,这个现象被基辛格描述为“美国与世界日益疏离(disengagement)”,基辛格为此感到“担忧”。他认为,“美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个国家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它自1945年以来所发挥的作用全看当下如何抉择”。
在此背景下,有关国际秩序领导权的问题,成为国内外政界、学界和新闻界热议的话题,而有关中国的战略意图,特别是所谓中国争取“国际领导权”的议题越来越多。有西方政界人士认为,“中国人可能认为目前世界局势正在对中国有利的轨道上演化,中国将最终以某种方式接管这个星球”。而中国有学者则更不冷静,甚至断言:“英国‘脱欧’、美国‘脱世’、世界领袖接力棒扔中国手里了”。
这是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读”、“误解”和“误判”。
我们反对“捧杀论”。中国决不会因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忘乎所以,中国党和政府始终清醒地看待中国自身的发展定位,始终准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指标仍存在差距,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中国在自身发展的长远进程中,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历史上,中国没有参与大国争霸的传统。对此,历史学家汤因比看得很清楚。他在比较研究世界各种文明的发展后得出结论: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从来没有对其疆域以外表示过帝国主义野心,传统上就是一个“大而不霸”的国家。
现实中,中国没有参与大国争霸的诉求。1974年4月1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说了一段让世界震惊的话:“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经典难忘,邓小平深深懂得什么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深深懂得什么是中国的国情,深深懂得什么是世界发展潮流。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中国永远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秉性;这段话,也准确地表达出中国不做霸权国家的自信与自觉。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中国无意争夺“世界领导权”,但主张在国际体系中拥有发言权、话语权,与世界各国一道平等分享权力。中国无意争做“世界领袖”,但中国永远不会从现有国际体系中“撤退”,中国始终发挥着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重要作用。中国不挑战美国,不取代美国,中国倡导同美国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